搜索到743篇“ 丧葬仪式“的相关文章
- 近三年我国丧葬仪式音乐研究论文综述
- 2024年
- 丧葬仪式音乐作为仪式音乐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到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2021至2023年我国丧葬仪式音乐研究成果进行数据清洗并分类论述希望借此了解学界过去三年在丧葬仪式音乐研究中的整体情况,为学子们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 吴琰
- 关键词:丧葬仪式音乐
-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丧葬仪式、特点及影响
- 2024年
- 葬礼作为人生的最后一项礼仪,是生者举行的哀悼和纪念死者的仪式。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意蕴丰富,形态多样,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呈现出共有性、宗教色彩浓厚、“游牧”特征、丧葬形式多样性等四个特点。北方民族丧葬仪式的变化,既有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又有汉族对北方少数民族影响的因素。北方少数民族丧葬仪式的鲜明特征、汉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元化形态,是观察历史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窗口。
- 崔明德毛俊滔
- 关键词:北方民族丧葬仪式少数民族民族文化
- 寻根、续接与皈向:布依族丧葬仪式功能研究
- 2024年
- 丧葬仪式是体现人类社会精神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布依族社会至今仍然延续着相对传统的丧葬仪式,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从回溯族源发展来看,布依族丧葬仪式充当了历史书写符号,展演了布依族远祖创世、定居的民族史诗,再现了布依族族人的集体记忆;从续接人生路径来看,布依族丧葬仪式作为中介,贯穿一生之余,还延续到“死亡”,叙说了从生到死,由死至生的发展路径,展现了布依族人线性的思维方式;从应和精神信仰来看,布依族丧葬仪式对“死亡”的想象暗合了族人的精神依托与原始旨归,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布依族的原始信仰。
- 邓婷婷
- 关键词:布依族丧葬仪式集体记忆精神信仰
- 孝道传承与危机分担:南岭走廊瑶族丧葬仪式中的民俗教育
- 2024年
- 丧葬仪式体现了民众最传统的社会法则与文化逻辑,具有重要的民俗教育功能。南岭走廊瑶族丧葬仪式通过文本演述、“送灵安魂”、上祭守孝、集体互助、空间净化等环节,创造出一个民俗教育的濡化空间,对个体进行浸润与教育。一方面重视传承孝道观念,进行悲伤纾解与情感疗愈;另一方面重建社会秩序,包括强化三界空间认知与象征秩序,以及经由集体分担死亡危机恢复社区公共秩序。对丧葬中多维民俗教育方式的研究,有利于深入探究中华文化“大传统”与“小传统”如何在民众生活中融合共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同时,民众乐观豁达面对死亡的生命智慧对于当今社会的生命教育具有深刻的反思和借鉴意义。
- 冯智明庞雅婷
- 关键词:南岭走廊民俗教育
- 辽北地区农村丧葬仪式的变迁研究 ——以银县胜村为例
- 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我国城镇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对农村生活产生了多元影响,在文化方面表现为现代性文化对乡村传统文化的冲击。丧葬仪式作为一种具有鲜明特点的农村传统仪式,具有悠久的历史,依据各地的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表现出不同...
- 李卓航
- 关键词:丧葬仪式农村文化变迁
- 彝族丧葬仪式中的礼物流动研究 ——以麻郎垤村H老人丧礼为个案
- 丧葬仪式作为个体最后的人生仪礼,人们通过参与丧葬仪式中的礼物流动,来维系彼此之间的人际关系。由于地方地理位置、信仰习俗、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麻郎垤村建构了当地特有的彝族丧葬文化。本文采用田野调查的研究方法,运用礼物流...
- 花凤
- 关键词:彝族丧葬仪式礼物流动
- 盖纸与烧钱:重庆永川觉皇宝坛丧葬仪式研究
- 2024年
- 重庆永川地区的觉皇宝坛,是当地重要的民间仪式团体。该坛口丧葬仪式包含盖蒙面纸等要素,且认为仪式中所诵经忏可作为亡人钱财。作为预备阶段的过渡礼仪,囊括从盖纸的分隔到供饭烧钱的聚合。丧礼主体过程的烧钱献祭和诵经拜忏,人们通过争执和祭祀展演把“人神交易”转化为习俗。其内含灵魂不死观念和家族血脉情感传承的关系,彰显仪式帮助逝者灵魂、加固生死联系的信仰和让生者向死筹划的作用。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仪式的“礼物交换”增加“商品交换”色彩,带有商品拜物教的特征,原本以维护血脉亲情有机联系为目的的仪式专家亦身兼商人身份。
- 邓李杨子路
- 关键词:过渡礼仪民间仪式礼物交换丧礼灵魂不死
- 贵州盘州市乌蒙镇彝族丧葬仪式研究
- 彝族丧葬仪式与其文化密切相关。以贵州省盘州市乌蒙镇彝族丧葬仪式为例,运用人类学、民族学的研究方法探讨丧葬仪式的文化内涵。文中讨论的丧葬仪式文化内涵包含三个层面:其一,丧葬仪式体现的信仰观念;其二,丧葬仪式的象征意义;其三...
- 高春菲
- 关键词:毕摩文化
- 滇南彝族阿细人丧葬仪式中的秩序生成与再生成
- 2024年
- 基于丧葬仪式展开的对集体观念意识和社会秩序体系的讨论是丧葬仪式研究的重要视角之一。从滇南红万村丧葬仪式的研究中发现,人们通过丧葬仪式建构出灵魂空间与躯体世界间区隔与互惠的秩序,是当地彝族阿细人灵魂存续观念的集中反映。作为俗成的秩序体系理解,差序化的社会关系网络在葬礼仪式上通过亲属集团、地缘共同体等组织的实践得以呈现和再明确,进而规范着当地彝族阿细人的日常生活及村落秩序。
- 吴鹏
- 关键词:葬礼秩序
- 彝族丧葬仪式的动力机制
- 2023年
- 彝族丧葬仪式由“崇生”意识、利益诉求、伦理道德、秩序重建及多重情感与原始观念等元素构成。它们分别形成仪式的本源性动力、监督性动力、呈现性动力等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彝族丧葬仪式的动力机制中本源性动力是彝族丧葬仪式举行的核心动力,呈现性动力主要起着一种表达和牵引的力量,而监督性动力则为仪式的举行划定着界限。正是如此有序的动力机制下,彝族丧葬仪式才得以成功举行,且确保了仪式的核心功能--救赎的达成。
- 白伟伟
- 关键词:彝族丧葬仪式动力机制
相关作者
- 陆栋梁

- 作品数:35被引量:37H指数:2
- 供职机构:桂林旅游学院
- 研究主题:丧葬仪式 大歌 民间音乐文化 旅游文化产业 民间音乐
- 罗亮星

- 作品数:8被引量:6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丧葬仪式 汉族 川东北 音乐文化研究 音乐文化
- 赵凌

- 作品数:29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 研究主题:水族 音乐文化 丧葬仪式 音乐 民歌
- 齐琨

- 作品数:36被引量:16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音乐学院
- 研究主题:丧葬仪式 民族音乐学 仪式音乐 仪式 声音
- 余舒

- 作品数:8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毕节学院
- 研究主题:彝族 丧葬仪式 《指路经》 文化内涵 蘑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