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00篇“ 世界视域“的相关文章
世界视域下的中国玻璃艺术——评《中国玻璃艺术史》
2025年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周静所著《中国玻璃艺术史》按照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阶段,阐述了从先秦到清代的玻璃艺术发展状况。文章指出,该书以庞大的考古资料为来源,结合中国古代典籍为印证,对比海外相关时期的玻璃生产活动与文物,展现世界视域下中国玻璃艺术的发展历史。书中结合中国古代文艺瑰宝,探讨玻璃艺术的文化内核,彰显了中国玻璃艺术的东方审美,并以玻璃为介质,展现了中外文化交流,尤其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该书作者提出的独到见解,也为学界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空间。
王飚
关键词:玻璃艺术考古资料文献典籍世界视域艺术视野
生活世界视域下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反思
2025年
传统中医药文化在社会变迁中始终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与旺盛的社会需求,与中国人的生活世界有着难以分割的紧密联系。借助生活世界这一概念工具并结合田野调查,研究发现传统中医药文化传承不止于师徒间知识技艺的延续,更是充满生活气息的日常交往和以象征符号为媒介的伦理传承,与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道德伦理等紧密相关。随着中医药成为现代医疗体系的一部分,行政和经济系统的持续渗透使制度化和市场化成为传统中医药文化现代化的两条基本路径。然而,制度的刚性约束并不必然规制主体行为,生活世界孕育的亲和性联系不断调节两者间的张力。以此反推,营造和维系主体间的亲和性便成为中医抵抗经济系统无序扩张的有益尝试。从生活世界出发的传统中医药文化现代化为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崔天赵万里
关键词:中医药传承中医药现代化
意义世界视域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价值旨归与实践路向
2024年
人对于意义世界的追寻与创造,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解决当下人们精神世界存在的现代性危机,就要关注人的意义生存,构筑人民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意义世界视域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需要从构建更为稳定和谐的情感生态、提升内圣修身的道德境界、建构更为有序规范的价值秩序、追寻并确立生命的终极意义四个方面着力,为构筑人民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提供情感寄托、道德基点、价值支撑与终极关怀。为此,需要从文化入手,坚持以文化人的实践原则,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立意寻根,即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构建起主体精神的文化世界,确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生长脉络、意义指向与具体路径。
陈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安身立命精神家园文化
故事世界视域下“鬼吹灯”系列影视作品创作研究
2024年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故事世界”的建构已经成为跨媒介文化产品开发的一个重要趋势。它强调利用不同的媒介对原文本进行情节重构,丰富原本的故事世界。拥有故事世界理想蓝本的鬼吹灯系列作品在动漫、电影、电视剧等领域被相继开发,而它们相互之间却表现出泛娱乐化的重复叙事,但也有一部分做出了拓展“故事世界”的尝试。拥有宏大故事宇宙优势的“鬼吹灯”系列跨媒介影像创作应当在跨媒介互文的基础上,在更宏观的视野中去尝试拓展故事世界,提升“鬼吹灯”系列跨媒介叙事的IP价值。
陈倩
关键词:跨媒介叙事媒体融合
可能世界视域下的封闭空间电影叙事研究
2024年
本文站在“可能世界叙事学”理论视野,研究封闭空间电影叙事。另外,将其与心理学、戏剧、摄影交叉学科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主要聚焦于研究可能世界叙事学理论对于封闭空间电影的叙事类型、叙事主题、情节进展动力等方面的建设性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引入“可能世界叙事学”这一后现代叙事学理论的新视角,对“封闭空间电影”的叙事与美学补充完善。
杨思瑶
生活世界视域下幼儿园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研究
2020年教育部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将劳动教育设为必修课,其价值得到进步与凸显和重视。劳动教育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根基,幼儿园教育又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奠基阶段,在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
吴菲
数字生活世界视域下大学生的道德问题审视及规制
2024年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生活世界成为大学生交往互动的新空间。大学生身处的数字生活世界新场域驱动道德观测新视域的生成,观测大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行为、道德建构新情况。数字生活世界视域下数字化交往成为大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塑造自我道德的新方式,其道德认知受到冲击、道德行为失去控制、道德建构遭遇操控,出现了“共有”文化认同式微、“合法”秩序制约乏力、“自我”观念形成受阻的新问题。德育应联合社会各主体,运用数字技术,以高校教育提升道德自觉、平台合作引领价值复归、法律法规保障环境清朗共同应对大学生的道德新问题。
高薇
关键词:大学生道德道德问题
工作世界视域下高等教育的优绩主义迷失与审思被引量:4
2024年
优绩主义奉行优绩至上,其竞争、效率、掌控、交换等逻辑滋生了诸多隐忧,造成赢家和输家对立,加强了工作世界与高等教育的工具性联结。工作世界的工作伦理与美学又加剧了优绩主义的弥漫,进而引发高等教育的优绩主义迷失危机。在优绩主义的裹挟下,高等教育在工作世界被工具化,成为一种竞争资本,产生了“为工作而学习”“专业代表工作”等悖论,打破了让学生通过优绩获取体面满意的工作的神话,出现大学作为机会仲裁者和分类机器的异化角色与功能,凸显了大学文凭作为功能性“标识”的意义。走出迷失,首先要挣脱“工具”束缚,从原点澄明高等教育的使命;其次要辨识“优绩”桎梏,在超越优绩主义中重思高等教育和工作的意义价值;最后要摆脱“异化”窘境,促进工作世界与高等教育间的共鸣,回归追求美好生活。
杨曌旻熊华军
关键词:高等教育迷失
世界视域看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2024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迈入新时代,从世界视域出发能更好地把握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及其重大意义。这集中体现在:第一,在全球政党格局的复杂变化中,中国共产党以独树一帜的方式成长壮大为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第二,在人类探索现代化的多样化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创新突破,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第三,在全球多极化加速演进、区域性和全球性挑战日趋严峻的环境中,中国共产党以全人类共同价值重塑人类价值共识,为全球的发展、文明、安全三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完全有信心和能力在新时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前行、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的共同繁荣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林子刘梦瑶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
生活体验世界视域下的乡村教师发展现状、困境与路径——基于网络社交平台的文本数据分析
2024年
生活体验世界视角能够帮助我们周全反思乡村教师的生活状态、生活困境与生活需要,摆脱基于职业生活思考乡村教师发展的孤立、片面和虚空的情境,形成对乡村教师更深入、真实、全面的了解和支持。为此,本研究运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与豆瓣小组等网络社交平台的乡村教师生活体验世界的文本数据,通过情感分析、词频分析和文本分析,从乡村教师生存类、工作类、发展类与综合类生活体验世界“去看、去听、去感受”乡村教师的真实完整生活,了解他们“活下来”“干舒心”“教得棒”“更美好”的生活追求,把握他们生活实践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形成针对性的实践改进建议,以助推乡村教师更好地发展。
邹维
关键词:乡村教师教师发展自然语言处理

相关作者

柳祥美
作品数:14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湖南工学院
研究主题:世界视域 客观性 《精神现象学》 黑格尔 波普尔
高汝伟
作品数:37被引量:103H指数:6
供职机构:盐城师范学院
研究主题:邓小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国共产党 思想政治理论课 基础教育
王洪臣
作品数:3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现象学 视域 世界视域 胡塞尔 胡塞尔现象学
刘华鑫
作品数:2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河北省委党校
研究主题:现象学 视域 世界视域 意向性 胡塞尔
鹿林
作品数:32被引量:51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教学 世界视域 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