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11篇“ 世界公民“的相关文章
从“世界公民”到“胸怀天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世界观的创新发展
2025年
文化世界观,作为一种观念形态,通过对文化塑造来构建国家与世界的关系,是审视中国现代化历史演变的重要因素。在开辟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中,邓小平打破传统的“天下观念”,构建了一个开放立体的“世界公民”现代文化世界观,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世界观的科学构建奠定基础。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世界公民”的文化世界观,在实践上从探索外部世界转向了对人类历史意义的内在空间认识,在时空界限上超越了东西方时序的失衡,走向了时空结构均衡的多元文明共生共荣格局。基于此,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两个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立足中国,以世界为视角和参照,以人类的未来和命运为抱负的“胸怀天下”的文化世界观新范式。中国共产党文化世界观在实现本土性、现代性与世界性的三重境界跃升的同时,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内涵。
任晓伟封治民
池田大作“世界公民”教育理念探析
2025年
培养“世界公民”,是池田大作思想理论与实践的核心主题之一,是他关于和平、文化、教育主张的焦点。池田大作的“世界公民”教育理念渊源于其对战争的反思与对改造人性的追求、对全球危机的认识和对世界和平的追求、对“对话”理念的实践及对文明进步的追求。“世界公民”是集智慧、勇敢、慈悲于一身的人,也是统一乡民、国民、公民身份的人。培育“世界公民”,在内容上需要以“对全人类普遍的爱”为核心,以全球发展的时代课题为主体。在路径上,他提倡“教育权独立”,并呼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教育参与。
周雯
关键词:池田大作世界公民教育理念
理性作为人的尊严:论康德意义上的教育必然是世界公民教育被引量:1
2024年
在康德于1874年发表的《世界公民视野下的普遍历史观》中,理性被康德视为人类的独特禀赋和人类尊严的体现,理性是人类普遍历史发展的线索和目的。在普遍历史进程中,理性是人格发展的目标,并进一步在国家和世界层面不断扩张,最终完成“普遍的世界公民”的自由使用理性的这一“大自然的隐蔽计划”。这一计划的实现有赖于理性的公共使用、完善公民宪法的保障和各国致力于永久和平的多重努力。在这种世界公民的历史哲学视野下,内嵌入人类这一理性/尊严扩张进程的教育进程,必然是世界主义的;作为理性存在者的人的教育,必然是世界公民的教育。对于今天日益对抗、分裂和阵营划分的世界危机,发展作为永恒的高阶能力的理性或批判性思维,应该成为公民教育的基本要素,把对永久和平的期待转变为一种永久的理性对话,来考察全球议题,寻求全球共识,展现公民勇气,重建和推动人类共同体的持续繁荣。
彭正梅吴月竹毛宵
关键词:尊严世界历史世界公民教育
“启蒙运动”时期“世界公民”的思想演变及其当代影响
世界公民”(Cosmopolite)概念诞生于希腊化时期,由kosmo(宇宙、世界)和politês(城邦、公民)构成,在古典城邦的衰落与世界性帝国的崛起时开始成为西方政治哲学的重要命题之一。本文梳理了这一概念在思想史...
周逸雯
关键词:世界主义
世界公民,也是在地青年
2024年
谁不喜欢旅行呢?世界这么大,必须去看看。环境一变,不自觉精神就集中了,五官调动起来,思想也跟着活跃起来。早秋的风吹抚着塞纳河两岸,布拉格广场上的天文钟准确走时600年,罗滕堡的三岔路每个路口都通向浪漫……那些此地有别处无的地标景观,原先只在网络、电视、书籍里发光,而当我走向它,存在与存在之间便展开了面对面的对话。
余子非
孙璐璐:世界公民的网球之旅
2024年
在2024年的绿茵草场上,一位球风飒爽、总是带着腼腆微笑的左撇子选手横空出世:她就是来自新西兰的孙璐璐。她在全英俱乐部从资格赛一路过关斩将,击败了赛会八号种子郑钦文、英国本土宠儿拉杜卡努等好手闯入八强,并且在和拉杜卡努的比赛中轰出52记制胜分,创下本届赛事女单赛场上的单场制胜分记录。
胡伊瑶
关键词:资格赛左撇子女单
矶崎新:一个世界公民眼中的中国
2024年
国际建筑大师、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矶崎新首个聚焦中国项目的研究展“一个世界公民眼中的中国”于7月14日—10月7日在红印艺术中心展出。展览由香港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建筑师朱涛先生担任策展人;矶崎新+胡倩工作室联合创始人和主持建筑师胡倩女士担任学术主持;建筑师刘家琨先生担任展览顾问。展览以模型、建筑图、版画、装置、影像等多种媒介,以及为每个项目特别绘制的“空间断面”和“思维岛图”,深入探讨了“世界语境”中的矶崎新的“中国实践”。
朱涛
关键词:建筑大师建筑图普利兹克建筑奖策展人
人类的使命:康德与世界公民秩序的哲学规划
赵陆
我们怎样培养世界公民?——访广州荔湾爱莎文华学校(国内)小学部校长马翠微
2024年
人类命运共同体之下,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立足国情,我们的教育该怎样培养世界公民?有20多年学校管理经验,以培养世界人为教育追求的广州荔湾爱莎文华学校(以下简称“荔湾爱莎”)的马翠微校长,就这个问题给出了自己的思考。荔湾爱莎具备哪些特色与优势?荔湾爱莎(ISA)为12年一贯制特色民办学校,所属的爱莎国际教育集团由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资深教育专家创立,本身有着深厚的国际教育背景和成熟的教育资源。
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教育资源校长
泰朱·科尔《开放的城市》中非洲世界公民的漫游
2023年
泰朱·科尔《开放的城市》的主人公朱利叶斯可被看作是一个典型的非洲世界公民,小说通过知识渊博、游历甚广的朱利叶斯在纽约和布鲁塞尔的漫游,对一系列政治、社会问题进行了反思。在保持漫游者匿名性的同时,朱利叶斯在他漫无目的的行走中屡次遭遇属下阶层的视角,挑战霸权叙事,为替代历史发声。曾经易知的都市地理空间,在非洲世界公民的新解读下,变得复杂,因为这些解读承认存在于同一景观中、却往往相互冲突的历史层面和问题。朱利叶斯的漫游对全球资本主义假定的后种族时代提出质询,是泰朱·科尔批判性讨论后殖民性和世界主义的概念工具。
胥维维
关键词:漫游

相关作者

蒋风冰
作品数:6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研究主题:世界公民 深生态学 阿伦特 舆论 技术伦理
冯建军
作品数:472被引量:7,129H指数:42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道德教育研究所
研究主题:教育 道德教育 公民教育 生命教育 教育公正
宋强
作品数:5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农村教育研究所
研究主题:公民教育 世界公民 高校教师发展 科研管理 比较教育
吴宁
作品数:250被引量:928H指数:13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马克思主义 列斐伏尔 高兹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非理性
万明钢
作品数:197被引量:2,511H指数:30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民族认同 民族教育 民族 少数民族 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