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29篇“ 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相关文章
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稳定桡骨远端骨折伴尺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2025年
目的 探讨在儿童稳定桡骨远端骨折伴尺骨骨折治疗中应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46例稳定桡骨远端骨折伴尺骨骨折患儿,按照骨折固定手术方式的同分为观察组(行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23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23例)。比较两组手术及预后情况,疼痛评分,前臂旋转功能和腕关节活动改善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大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3.16±9.53)ml、(49.37±10.89)min、(3.86±1.79)cm、(31.27±5.64)d,对照组分别为(89.64±12.43)ml、(60.64±11.74)min、(8.97±2.35)cm、(35.86±7.32)d。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切口大小更小,手术时间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术后7 d VAS评分(3.85±1.59)分低于对照组的(5.12±1.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前臂旋转功能和腕关节活动的改善优良率分别为95.65%、100.00%,均高于对照组的73.91%、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70%略低于对照组的17.3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稳定桡骨远端骨折伴尺骨骨折中,应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的创伤更小,愈合更快,且有利于前臂旋转功能和腕关节活动能力的恢复。
邓斌孙少松
关键词: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尺骨骨折儿童
三种入路掌侧钢板置入治疗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比较被引量:6
2024年
背景:既往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中需切断旋前方肌,修复旋前方肌失败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目的:探讨同入路保留旋前方肌联合掌侧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6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同入路分为传统Henry入路组(A组)、劈开肱桡肌腱入路(B组)、旋前方肌后方入路(C组),每组22例。观察3组患者术后内固定、骨折愈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3组患者术后腕关节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及前臂旋转角度;Dienst关节量表用于评估患者的手腕功能。结果与结论:①B、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上均显著少于A组(P<0.01),B组和C组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相比则无显著差异,但B组手术时间更短;②术后3 d及1,3个月行腕关节正侧位X射线片检查,3组患者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组同一时期各指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③术后12个月随访时,3组目测类比评分和前臂旋转角度均无显著差异;但术后1,3个月的评估结果显示,3组之间的目测类比评分和前臂旋转角度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C组目测类比评分更低,前臂旋转角度更大;④依据Dienst关节评分标准,术后12个月A、B、C组患者腕关节功能评估优良率分别为86%(19/22)、91%(20/22)、95%(21/22);⑤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及术区感染,A组出现肌腱激惹3例、创伤性关节炎2例、腕管综合征2例;B组出现肌腱激惹1例、关节僵硬1例;C组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腕管综合征各1例;⑥提示同手术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将钢板放置在旋前方肌下方可以减轻术后早期疼痛,促进早期活动,恢复正常生活;肱桡肌腱入路在术中骨折暴露方面更有优势,可以缩短手术时间。
黄晓夏彭聪艾科拜尔·喀迪尔滕勇赵岩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旋前方肌掌侧钢板
保留旋前方肌小切口掌侧解剖锁定钢板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24年
目的 研究保留旋前方肌小切口掌侧解剖锁定钢板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可行性并观察术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4—2022-03诊治的60例稳定桡骨远端骨折,观察组28例术中采用保留旋前方肌小切口,手法复位联合掌侧解剖锁定钢板辅助复位骨折,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Henry切口撬拨复位并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术后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以及术后疼痛VAS评分、腕关节活动度。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5.8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正中神经损伤、切口愈合良、切口感染、肌腱断裂、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第3天、术后1个月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术后6个月腕关节Gartland-We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桡骨远端掌倾角、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腕关节(前屈、后伸)活动度、前臂旋后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3天、术后1个月前臂旋前活动度比对照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术后3个月前臂旋前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保留旋前方肌小切口掌侧解剖锁定钢板辅助复位内固定治疗稳定桡骨远端骨折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可以减轻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及快速康复,更早获得满意的前臂旋前功能。
唐聪颜志文池开宇刘胜陈镇辉何发胜张海波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不稳定骨折旋前方肌解剖锁定钢板
保留旋前方肌放置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保留旋前方肌放置解剖型锁定接骨板与传统方式切开置入锁定钢板并修补旋前方肌治疗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方法:本研究共前瞻性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其昌吉分院2020年9月-2022年4月收治的44...
孔维奇
关键词: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旋前方肌疗效评价
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 比较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试验组接受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复位后水肿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尺偏角平均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第1天、第2周以及第4周患侧桡骨高度、尺偏角以及掌倾角,比较两组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结果 试验组水肿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尺偏角平均变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第4周桡骨高度、尺偏角以及掌倾角均高于对照组(P<0.05);末次随访,试验组腕关节功能评估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治疗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显著优于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更有利于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及腕关节功能恢复。
吴秋敏廖拥军刘盛飞杜兰翔
关键词: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小夹板外固定
改良Henry入路治疗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应用价值
2022年
探讨改进 Henry手术方法在稳定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80例稳定桡骨远端稳定骨折患者,所有病人都行切开复位的手术,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应用改进 Henry手术和传统 Henry手术,比较其临床疗效和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55.32±6.54)分钟),对照组(76.47 ±7.98)分钟)。观察组术后出血量(19.38±3.45) ml,对照组术后出血(48.32±4.79) ml,观察组旋前肌的修复率为0/40,对照组60.00%。观察组正中神经刺激率15.00%,对照组47.50%,并发症为10.00%,37.50%。随访期间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100.00%(40/40)、90.00%(36/4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改良 Henry入路治疗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可减少旋转前臂的损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良好的术后恢复、良好的关节功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法。
乔治
关键词: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
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研究
2022年
目的分析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将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总共24例,所有患者均需采取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方式,分析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在对患者采取干预治疗后可见,治疗显效15例,占比62.5%,治疗有效7例,占比29.6%,治疗总有效率为91.6%,其中2例患者治疗效果较差;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VAS更小,生活能力ADL评分明显更高,对比差异明显(P<0.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的掌倾角度、尺偏角度以及桡骨长度明显上升,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明显(P<0.05);相较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采取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徐家斌陈杰刘红宇
关键词:加压钢板内固定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
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与手法复位改良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与手法复位改良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稳定桡骨远端骨折(DR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于本院治疗的70例稳定DRF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同进行分组,将采用手法复位改良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20例患者纳入小夹板固定组,将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的50例患者纳入切开复位固定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掌倾角与尺偏角、桡骨短缩、腕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结果:切开复位固定组治疗优良率(92.00%)高于小夹板固定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切开复位固定组掌倾角与尺偏角大于小夹板固定组,桡骨短缩小于小夹板固定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切开复位固定组腕关节桡偏、背伸、掌屈角大于小夹板固定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切开复位固定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00%)低于小夹板固定组(30.0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稳定DRF患者中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效果确切且并发症少,有利于恢复桡骨高度、掌倾角与尺偏角,有良好的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改善腕关节活动度,可作为治疗稳定DRF较为有效方法。
鲁鹏
关键词: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掌侧入路
改良Henry入路治疗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应用效果探讨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改良Henry入路治疗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28例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14例。A组患者采用改良Henry入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B组患者则采用传统Henry入路掌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2.1±5.5)min短于B组的(74.9±8.2)min,术中出血量(20.1±2.2)ml少于B组的(47.8±4.5)ml,且旋前方肌修复率0和正中神经刺激率14.29%均显著低于B组的64.29%、5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29%(2/14)和50.00%(7/14),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腕关节恢复优良率分别为100.00%和92.86%,A组略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Henry入路治疗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对旋前方肌损伤更小,对中正神经的刺激更低,可以大大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腕关节功能恢复好,值得推广应用。
周岳
关键词: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
“浮筏”撬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稳定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浮筏”撬拨、顶折捺正手法复位并行掌侧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8例,将2019年1~3月的2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利用围旋前方肌双窗口,借助术中“浮筏”撬拨、顶折捺正手法复位,采用桡骨远端斜T型接骨板掌侧内固定;将2018年9~12月的2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腕关节功能情况、临床疗效和切口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术后3个月末,观察组腕关节功能减损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的Shea评分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未出现切口愈合良情况,但术后3 d出现1例切口周缘淤血患者,对照组出现3例患者切口周缘红肿的,经对症治疗后均好转;2组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及切口裂开等良事件。结论围旋前方肌双窗口入路有效保留了旋前方肌,充分掌握“浮筏”撬拨等间接复位技术,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减少骨折愈合,降低切口良事件发生率,最大程度保留患者腕部和前臂旋转功能。
沈影超蒋晓伟陆苇罗斌周烨周渊
关键词:旋前方肌桡骨远端骨折间接复位

相关作者

马苟平
作品数:161被引量:496H指数:13
供职机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研究主题:远端蒂 软组织缺损 外科皮瓣 肌皮瓣 骨折
张春
作品数:447被引量:1,763H指数:23
供职机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研究主题:皮瓣 骨髓炎 软组织缺损 肌皮瓣 外科皮瓣
杨召
作品数:37被引量:129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
研究主题:髓核细胞 髓核细胞凋亡 椎间盘退变 退变 椎间盘
苑珍珍
作品数:24被引量:137H指数:8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
研究主题:髓核细胞凋亡 髓核细胞 椎间盘退变 META分析 椎间盘
马剑雄
作品数:639被引量:2,238H指数:20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
研究主题:生物力学 META分析 股骨颈骨折 柚皮苷 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