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21篇“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的相关文章
企业自行监测与“不得强迫自证”的冲突和解决
2023年
当前我国正大步迈入数字经济时代,企业自行监测作为环保领域数字化转型的一项重要制度,对于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企业根据自行监测所获取的监测数据有可能成为企业违法犯的不利证据,企业面临着因自我提供的证据从而导致陷入“强迫自证”的题难,这与“不得强迫自证”原则的精神实质不相符合。本文认为,企业自行监测与“不得强迫自证”原则存在着冲突,但自行监测作为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对冲突有一定的合理性解释,从合理性角度上论证只能证明自行监测制度的存在是合理的,但不能实质性解决冲突。为寻求解决路径,本文从企业权利和法律价值的角度,平衡两者的冲突,最后将社会信用制度引入环保领域,从冲突的量、冲突的质以及自行监测制度的局限性三个层面分析冲突,提出优化路径。
丁相中
关键词: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信任制度环境保护
不得强迫自证原则的司法适用研究
2012年刑事诉讼法新增了不得强迫自证原则,将规定于第五章“证据”章节,但根据该条款之内涵与适用阶段,应当认为不得强迫自证原则是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贯彻诉讼全阶段。不得强迫自证原则的确立体现了保障人权...
屠琦霞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非法证据排除司法适用
文献传递
不得强迫自证原则的本土化及出路——结合认认罚从宽制度
2021年
不得强迫自证原则起源于欧美大陆并经历了漫长的发展,现已在世界范围内逐渐确立为一项通用的刑事诉讼原则。直至2012年,我国刑事诉讼法也正式将不得强迫自证的规定加入相关条文,并区别于沉默权和如实供述义务。结合认认罚从宽制度,我国对不得强迫自证原则已有一系列“本土化”进程。进一步规定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明确违反不得强迫自证原则的法律制裁,将有助于谋划和完善该原则在我国的未来和出路。
王昱蕴
关键词: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沉默权如实供述义务
不得强迫自证原则的理解与运用被引量:1
2019年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52条明确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这就是说,我国的刑事诉讼立法早在2012年修订的过程中就引入了世界各国普遍适用的“不得强迫自证的原则”。它是刑事诉讼中公安司法机关必须贯彻执行的一项证据规则。
樊崇义
关键词: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刑事诉讼法公安司法机关诉讼立法人证
刑事诉讼人身检查研究——以不得强迫自证为视角
2019年
人身检查作为一种法定侦查手段,在刑事诉讼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它直接针对人的身体实施,如果适用不当,会对被检查人的权利如身体不受侵犯权、人身自由权、隐私权等宪法基本权利造成一定程度的侵犯。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人身检查及强制采样行为往往是为了获取司法鉴定的检材样本,或为分析之用,或为比对之用,依此鉴定实验得出一定的结果,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判断或推定特定的事实及过程,这是否就是强迫受检查人为一定之供述,而违反反对强迫自证之特权?厘清这一问题对解决实践中在遭受人身检查时能否主张反对强迫自证特权这一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常洁琨
关键词:人身检查反对强迫自证其罪人权保障
浅探我国《刑事诉讼法》“应当如实回答”与“不得强迫自证”之规定的关系
2019年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在确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的规则之下又存在着“犯嫌疑人应当如实回答”这一条款,两者看似存在冲突。如何对分别进行合理解读以明确二者之关系,以及两者的并存是否意味着“反对强迫自证”的原则与“如实回答之义务”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存在一个“共存”的局面,笔者认为对于以上问题唯在不动摇现行立法框架的前提下,通过立法者和学界共同努力对相关条款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运用法解释学的方法对条款中的语句、语词的内涵做出有效界定,方能为理论和实践中面临的诸多认识上的困境提供解决的出路。
向峻锋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权利
不得强迫自证原则——兼议2012年《刑事诉讼法》第50条之规定被引量:1
2018年
我国于2012年将不得强迫自证原则的精神引入《刑事诉讼法》中,然而法条定位失准、措辞表述不当、存在冲突规定的尴尬现状表明,不得强迫自证原则在我国更多地带有口号色彩。究原因,有三个层面的因素:首先,我国长期以来推行的"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刑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有推定的错误理念;次,在现行"流水作业式"诉讼构造中,暗含的镇压色彩使得犯追诉方拥有了被追诉者难以企及的地位优势;最后,潜藏的国家主义哲学价值深刻影响着司法者与普通民众,它凭借观念上的力量对不得强迫自证原则的确立造成了根本性障碍。
陶文婷
关键词: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沉默权自白任意性规则如实陈述义务
论“如实回答”与“不得强迫自证
2017年
《刑事诉讼法》除了具有服务《刑法》的工具性价值外,还有保障犯嫌疑人、被告人之人权功能,当这两种价值功能不可兼得的时候,保障人权功能往往居于优先地位。一方面为了打击犯,《刑事诉讼法》规定"犯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另一方面为了保障人权,又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文章认为这两项看似冲突的规定从不同方面对《刑事诉讼法》的价值功能进行了表述,深层次地挖掘刑事诉讼法如此规定制度用意,能更好地实现两者的紧密衔接和协调配合作用。
杜宇仵浙江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犯罪嫌疑人如实回答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不得强迫自证与如实供述义务被引量:1
2017年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第50条中增加规定"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但是,第118条又保留了犯嫌疑人应当如实回答的义务,这样的规定导致"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条款很难得到落实。这两者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冲突的,但是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又不能彻底废除如实供述义务,因此我们应该寻求协调二者冲突的方法。
李静梁晓丽
关键词: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如实供述义务
不得强迫自证原则在中国的命运
不得强迫自证原则具有兼顾保障人权和惩治犯、追求实体真实和程序正义的价值,被很多国家规定在刑诉法,甚至被规定在宪法中。作为舶来品,该原则自2012年被规定在我国刑诉法50条后,陆续在五部委发布的《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
韩静
关键词:不得强迫自证其罪沉默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樊崇义
作品数:302被引量:3,409H指数:32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
研究主题:刑事诉讼法 认罪 刑事诉讼 从宽 法律监督
尼玛卓嘎
作品数:3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研究主题: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 不正当手段 获取信息 自证其罪
池元超
作品数:5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研究主题:锚定效应 人权保障 刑事审判 判例制度 预断
吴克利
作品数:6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国家检察官学院
研究主题:侦查讯问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 供述 取证行为 职务犯罪案件
赵中华
作品数:2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研究主题:权利保障 证人权利保障 证人 侦查阶段 不得强迫自证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