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89篇“ 不同用药“的相关文章
替罗非班不同用药方式联合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2025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与静脉注射替罗非班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安陆市普爱医院心内科2020年2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急性STEMI患者分为两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行PCI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研究组采用冠状动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ST段抬高回落情况、术后再灌注指标[冠状动脉血流速度(CTFC)、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和(CK-MB)峰值时间]、心功能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ST段抬高回落良好率较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CTFC、CK-MB峰值、CK-MB峰值时间等再灌注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LVESD、LVEDD水平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均较低,LVEF水平较高,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研究组较低(P<0.05)。结论STEMI患者采用冠脉注射替罗非班联合PCI治疗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肌再灌注指标,ST段抬高回落良好,心功能各指标水平均得到有效改善,且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余小平
关键词:ST段抬高心肌梗死替罗非班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不同用药时机低剂量阿片类物用于妇科腔镜手术围术期效果评价
2025年
目的探讨妇科腔镜手术围术期不同时机给予低剂量阿片类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收治拟行妇科腔镜手术患者120例,按阿片类不同时机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4组,各30例。Z1组、Z2组分别于术前15 min及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0.1μg/kg+盐酸纳布啡注射液40 mg,Z3组联用前两组方案,Z0组不使用上述两。结果与其他3组比较,Z1组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吞咽反射恢复时间和术后拔管时间均显著缩短(P<0.05),Z2组患者3个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与Z0组比较,Z1组、Z2组、Z3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5-羟色胺和脑内神经肽水平均显著升高,且Z2组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妇科腹腔镜围术期患者,应用多模式镇痛下的低剂量阿片类物,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术前行低剂量阿片类物干预,可有效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术中使用虽会延长麻醉复苏时间,但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
王伟李雁军王俊星周晓奇任昕姚豆
关键词:给药时机低剂量阿片类药物围术期
抗生素不同用药方法在剖宫产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比较
2024年
目的探讨抗生素不同用药方法在剖宫产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术产妇1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0例。对照组产后常规应用头孢唑林钠,观察组在手术开展前30 min预防性应用头孢唑林钠,术后6 h重复使用头孢唑林钠,比较两组抗生素总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物费用、术后炎性因子水平与术后发热和切口感染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抗生素总使用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抗生素使用费用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的白细胞介素(IL)-6、C反应蛋白(CRP)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发热与切口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抗生素在剖宫产术前预防性应用联合术后重复使用,可缩短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减轻患者炎性反应,降低术后发热与切口感染的风险。
柯心瑜
关键词:剖宫产术抗生素用药方法切口感染
地塞米松不同用药方式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神经性耳鸣的效果比较
2024年
目的:比较地塞米松不同用药方式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神经性耳鸣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5月—2023年4月接诊的神经性耳鸣患者60例,以随机数据表法将患者纳入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其中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观察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联合地塞米松鼓膜穿刺。评估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前后耳鸣频率、耳鸣响度、耳鸣残疾度、心理状态和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两组耳鸣频率与耳鸣强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H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THI及HA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经鼓膜穿刺给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神经性耳鸣的效果较静脉滴注给的治疗效果更好,对患者临床症状及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也相对更好。
汪丽军胡丹揭平良
关键词:神经性耳鸣地塞米松银杏叶提取物用药方式
基于重复测量的不同用药方案和血压水平高血压患者报告结局比较
2024年
目的:基于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patient reported outcomes,PRO)比较不同血压水平的高血压患者对于不同用药方案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医生选择用药方案提供线索。方法:对正在服用降压物的625例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PRO基线测量,并每3个月测量1次,共重复测量3次。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2种用药方案(单一用药、联合用药)和3种血压水平(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高血压)构成的6种组合的PRO差异。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用药方案、血压水平的高血压患者在3次重复测量后PRO得分产生不同程度的波动。单一用药的1级高血压患者,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精神/信仰健康、特异模块领域的PRO得分均波动下降;单一用药的2级、3级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社会健康、精神/信仰健康领域得分均波动上升。联合用药的1级、2级、3级高血压患者身体健康领域PRO得分没有差异。联合用药的2级高血压患者心理健康领域得分呈下降趋势。联合用药的3级高血压患者社会健康得分呈波动上升趋势。联合用药的1级高血压精神/信仰健康得分呈波动下降趋势,2级高血压精神/信仰健康得分呈上升趋势。联合用药的2级高血压患者特异模块得分呈下降趋势。从量表总分看,1级高血压患者,无论是单一用药还是联合用药PRO得分均下降,2级高血压和3级高血压患者使用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时PRO得分均呈波动上升趋势。结论:不同血压水平的高血压患者对于单一用药和联合用药治疗后PRO得分不同,临床医生在选择用药方案时可参考患者的PRO。
唐顺定张雯邓丽宋莹王涵张晓磬张茹
关键词:高血压用药方案
糖皮质激素不同用药途径对Graves突眼患者疗效、复发和病情稳定时间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糖皮质激素不同用药途径对Graves突眼(GO)患者疗效、复发和病情稳定时间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接受治疗的60例GO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口服组和静脉组,各30例。口服组服用醋酸泼尼松片进行治疗,静脉组选用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复发和病情稳定时间;分析影响GO复发的因素。结果静脉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口服组(P<0.05)。两组停后12个月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的病情稳定时间长于口服组(P<0.05)。复发者的年龄明显小于未复发者,病情重度占比、高碘饮食占比及治疗结束时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停后GO复发的保护因素,高碘饮食和治疗结束时FT3水平是GO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口服用药相比,糖皮质激素静脉冲击疗法能更好地治疗GO,延长病情稳定时间,但糖皮质用药途径并不会对复发率产生明显影响,停后是否复发主要受患者年龄、是否高碘饮食和停时机体FT3水平等影响。
郭笑丹王婷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用药途径复发
不同用药方法对无痛分娩中暴发性疼痛的效果观察
2024年
目的 探讨不同用药方法对无痛分娩中暴发性疼痛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在第一产程已进行连续硬膜外无痛分娩[脉冲泵泵注0.0625%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混合液脉冲量10 m/h,泵注方案为:背景输注剂量6 m/h,患者自控镇痛(PCA)为8 ml,锁定时间为15 min,最大量40 m/h],起效后出现暴发性疼痛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处理方法随机分为3组,共120例(每组40例),罗哌卡因组(R组),采用0.08%罗哌卡因8 ml硬膜外注射后,同时提高注射泵中的罗哌卡因浓度至0.08%,继续按原方案运行;舒芬太尼组(S组)是采用舒芬太尼5μg+0.08%罗哌卡因8 ml硬膜外注射,同时提高注射泵中的罗哌卡因浓度至0.08%,继续按原泵注方案运行;产妇自控镇痛组(P组)是产妇自控镇痛8 ml。记录无痛分娩至暴发性疼痛的时间、暴发性疼痛时的宫口大小以及暴发性疼痛至胎儿娩出时间;记录镇痛起效后、暴发性疼痛时、用药处理之后的30 min以及分娩时的VAS评分;记录暴发性疼痛时、用药处理之后的10 min、30 min、分娩时的胎心率、子宫收缩间隔时间及宫缩持续时间;新生儿1 min、5 min的Apgar评分;计算皮肤瘙痒、恶心呕吐、PCA按压2次以上的个体数。结果 与P组[(3.08±1.07)分,(3.63±1.00)分]比较,R组与S组在用药处理后30 min[(2.02±0.66)分,(1.85±0.62)分]与分娩时[(2.78±1.03)分,(2.50±0.85)分]的VAS评分更低(P<0.05);S组在用药处理后10 min[(129.00±26.07)次/min]、30 min[(129.98±23.26)次/min]的胎心率比用药处理前[(142.05±8.70)次/min]、分娩时[(139.08±20.55)次/min]更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R组、P组在用药处理后10 min[(147.25±70.71)次/min,(147.45±8.00)次/min]、 30 min[(144.83±9.02)次/min,(145.28±14.13)次/min]、分娩时[(146.35±9.37)次/min,(149.88±12.90)次/min]的胎心率比较,S组[(129.00±26.07)次/min,(129.98±23.26)次/min,(139.08±20.
易艳萍王琼李煜何志华
关键词:胎心率瘙痒
不同用药依从性Wilson病患者的跨期决策偏好特征
2024年
目的:探讨不同用药依从性下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患者病变脑区对跨期决策偏好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W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orisky Medication Adherence Scale-8,MMAS-8)评分标准将其分为用药依从性高、低2组;比较2组患者津巴多时间洞察力问卷(Zimbardo Time Perspective Inventory,ZTPI)、一般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Future Time Perspective,FTP)、跨期决策范式(Intertemporal decision task paradigm)的即时奖励百分比值。根据颅脑磁共振(MRI)1.5T检查结果记录病变脑区及累及频次。采用线性回归分析(stepwise法)分析影响WD患者跨期决策偏好及时间感知觉的相关病变脑区。结果:2组在ZTPI中现在享乐时间观、未来时间观及FTP总分、行为承诺、目的意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时奖励百分比与ZTPI中未来时间观呈负相关,与FTP中目的意识呈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尾状核、壳核、丘脑、额叶、脑干病变脑区参与影响ZTPI、FTP中不同因子分(P<0.05)。结论:不同用药依从性WD患者的跨期决策偏好存在差异,且与未来时间感知觉有关。WD患者用药依从性差可能与前额叶-纹状体环路上尾状核、壳核、丘脑、额叶、脑干病变脑区引发的跨期决策偏好异常有关。
程亚杰柯洁茹王共强金平马心锋林康童广安叶群荣韩咏竹
关键词:WILSON病跨期决策用药依从性脑机制
尪痹片不同用药方式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的真实世界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真实世界中尪痹片不同用药方式对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为尪痹片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注册登记研究方法,观察2019年1月26日至2021年12月17日在全国30家医院注册登记的KOA患者共2999例,根据观察周期内尪痹片的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单用组1507例和联用组1492例,联用组分为尪痹片+中、尪痹片+西、尪痹片+中+西3个亚组。比较单用组和联用组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用药时间、临床分期、凯格伦-劳伦斯膝骨关节炎影像分级(K-L分级)等情况;疗效指标包括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西安大略与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总分、欧洲五维健康指数量表(EQ-5D)效应值,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8、12周后评价1次,并于治疗4、8、12周后计算治疗前后差值,并将所有患者以上各项指标的基线与治疗12周后差值作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病程、K-L分级、临床分期等作为自变量,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探讨疗效的影响因素。同时统计主要症状(包括晨僵、关节肿胀、腰膝酸软、畏风、畏寒)发生情况,并分别于治疗4、8、12周后统计各时间点症状消失情况。结果基线时单用组与联用组的性别、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组中发作期与康复期患者占比高于联用组,而缓解期的占比低于联用组(P<0.05);单用组VAS评分高于联用组,EQ-5D效应值低于联用组(P<0.01),WOMAC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及上一时间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WOMAC总分均明显下降,EQ-5D效应值均明显上升(P<0.05);治疗12周后单用组VA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高于联用组,治疗4、8、12周后联用组WOMAC总分、EQ-5D效应值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单用组(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VAS评分对疼痛改善的
张跨越李超吴卓耘董亚炜郑泽陆刘毓之周峻林嘉铭陈月峰宓保宏陈卫衡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尪痹片临床疗效
地塞米松不同用药途径对初产孕妇剖宫产术后感染及神经根损伤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地塞米松不同用药途径对初产孕妇剖宫产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的影响,以及分析地塞米松能否降低产褥感染和神经根损伤症状的发生。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新昌医院90例初产孕妇剖宫产患者,根据是否给予地塞米松及给途径进行分组,分为E组(硬膜外给)、I组(静脉给)、W组(未给)。其中,E组在分娩断脐后2 min给予硬膜外注射地塞米松5 mg/2 ml,I组在分娩断脐后2 min给予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 mg/2 ml,W组则不给予地塞米松。记录术前、术后2 d、术后4 d的CRP和WBC,比较产褥感染和神经根损伤症状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 d,3组产妇的CR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d,E组与I组、E组与W组的CRP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组与W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3组产妇WB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d,E组与I组、I组与W组的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组与W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在产褥感染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根损伤症状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静脉给,硬膜外给予地塞米松能够更有效地使初产孕妇行剖宫产患者术后异常升高的CRP和血清WBC趋向于正常水平。无论是硬膜外还是静脉给,地塞米松均能降低产褥感染和神经根损伤症状的发生率。
韩槟屾俞丽君陈巍巍吕江军梁萍
关键词:地塞米松神经根病

相关作者

叶任高
作品数:843被引量:5,464H指数:3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狼疮性肾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腹膜透析 肾病综合征 系统性红斑狼疮
户风莉
作品数:14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新生儿 巨细胞病毒肝炎 巨细胞病毒 白细胞介素18 不同用药
刘颖琳
作品数:136被引量:1,175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研究主题:复发性流产 妊娠 羊水 产后 胎盘
朱军
作品数:151被引量:626H指数:13
供职机构:徐州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人血浆 介入 血药浓度 门静脉 栓塞
余丽珍
作品数:15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投药 腹部 不同用药 奥布卡因 甲状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