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975篇“ 下肢动脉缺血“的相关文章
- 介入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下肢动脉缺血一例
- 2025年
-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俗称真红,是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主要特征是获得性克隆性红细胞异常增多。临床上合并下肢动脉血栓形成导致下肢动脉缺血的病例报道并不多见。本文对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收治的1例合并下肢动脉缺血的PV患者进行总结,结合其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以及介入治疗过程中发生血栓事件等,探讨PV合并下肢缺血患者的血栓形成因素、治疗方式、术后管理方案。
- 肖志勋莫伟朱芷萱
- 关键词:介入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下肢动脉缺血
- 活络酒联合蜡疗外治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 2025年
- 目的观察活络酒联合蜡疗外治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Fontnine分期Ⅰ~Ⅲ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活络酒联合蜡疗外治,每日2次,治疗周期为4周。观察临床有效率及治疗前后数字评分量表(NRS)疼痛评分、冷感觉评分、间歇性跛行评分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血小板表面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血小板P-选择素(CD62P)阳性率,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浆中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74%,高于对照组的71.05%(P<0.01)。治疗后,两组NRS疼痛评分及间歇性跛行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对照组冷感觉评分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NRS疼痛评分、冷感觉评分及间歇性跛行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0.05)。两组血小板活化因子PAC-1、CD62P和疼痛相关物质PGE2、P物质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活络酒联合蜡疗外治法可抑制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血小板活化物质表达,减少疼痛物质的释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 余远鹏周小莉郑宇航王卓君廖为翔
- 关键词: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蜡疗中医外治法
- AcoStream器械血栓清除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2025年
-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使用AcoStream血栓抽吸系统治疗的26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ALLI)患者。探讨AcoStream器械血栓清除治疗ALL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疗效评价的主要结果是手术的技术成功,其定义为成功取出闭塞段血栓而无需辅助导管溶栓治疗主干闭塞血管。临床成功的定义是急性肢体缺血相关症状在术后得到缓解。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观察,记录患者踝肱指数(ABI)及并发症。结果显示患者平均栓塞长度为(182.1±55.1)mm,其中12例患者使用了Solitaire取栓支架辅助取栓。所有患者术后症状缓解达到临床成功,96.2%(25/26)的患者达到了技术成功。患者在12个月随访期间无截肢生存率为100%。患者术前ABI为0.19±0.10,术后为0.82±0.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本研究提示使用AcoStream装置进行器械血栓清除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式,可以减少对导管溶栓的需求,为ALLI患者提供一种具有潜力的再通治疗手段。
- 黄昊顾建平陈亮周阳逸陆照璇史亚东齐文翔苏浩波
- 关键词:急性下肢动脉缺血外周血管疾病
-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编码
- 2024年
- 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动脉栓塞和下肢动脉血栓形成这几种常见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知识和准确编码进行整理归纳,使用2019年WHOICD-10第二版和国家临床版2.0对其进行编码并分别举例编码分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编码为I70.2,根据不同的临床分期再进行细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编码为I73.1;下肢动脉栓塞和下肢动脉血栓形成都编码于I74.3,根据不同部位和类型具体编码。编码员在进行疾病编码时要了解疾病内涵,区分疾病性质和临床表现,并仔细阅读病案,正确编码以确保数据上传质量。
- 黄珂
- 关键词: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ICD-10疾病编码
- 一种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用护理床
-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用护理床,包括护理床支架以及固定在护理床支架上的床板和安装底板,在所述床板的一端左右对称的设置有两个安装槽,在每个所述安装槽内设置有一个大腿托板和一个小腿托板...
- 鲍丽丽孙方圆
- 一种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的辅助评估设备和评估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的辅助评估设备和评估方法,辅助评估设备包括红外热成像仪,红外热成像仪连接用于分析红外热成像仪所检测皮肤温度分布数据以及计算任意对应位置之间温度差值的处理器,处理器连接显示屏;评估方法包括...
- 郭宝磊 郭振宇符伟国
- 改良原位自体大隐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动脉缺血的意义及要点
- 2024年
-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尽管目前可以采用药物和血管腔内手术等多种方式治疗此类疾病,但对于末梢微循环丧失,终末血管流出通道不良的患者仍难以获得较好疗效,且花费巨大,远期通畅率不够理想。改良原位自体大隐静脉动脉化手术可利用患者的大隐静脉逆行供应动脉血,并通过足部末梢的静脉微循环系统重新为组织供血,可获得良好的保肢效果和远期通畅,因此,本文将对改良原位自体大隐静脉动脉化手术的方法和价值加以阐述。
- 田野李新喜张磊白超杨镇玮哈力木拉提·木尔扎提罗军再英·叶尔宝茹翔翔张文斌
- 关键词:外周血管疾病缺血动脉大隐静脉动静脉转流术
- 血栓真空抽吸导管与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对比研究
- 2024年
- 目的比较血栓真空抽吸导管(thrombus vacuum aspiration catheter,TVAC)与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 directed thrombolysis,CDT)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acute lower limb ischemia,ALLI)患者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3~8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就诊的38例ALL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TVAC组(20例)与CDT组(18例)。术后患者随访6个月,以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评估肢体血供变化,以Cooley疗效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TVAC临床技术成功率为95.0%(19/20),CDT为88.9%(16/18)。TVAC组患者住院时间较CDT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65±1.93)d比(11.72±3.78)d,P<0.001]。术后6个月随访,TVAC组有1例患者死于心肌梗死,其余患者无下肢缺血性溃疡、坏死、截肢事件,两组患者TIMI分级及Cooley疗效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VAC治疗ALLI的短期疗效不劣于CDT,可有效缓解症状。
- 赵敬熊李晓强李文东王炜孙莉莉陈弘
- 关键词:急性下肢动脉缺血
- 间充质干细胞在严重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中调控免疫微环境的机制研究
- 研究背景:严重肢体缺血(Critical limb ischemia,CLI)是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s,PAD)的一种严重表现形式,特征为动脉慢性缺血导致患者出现难治性静息痛和...
- 高西席
-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外周动脉疾病严重下肢缺血
-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腔内减容治疗进展
- 2023年
- 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是血管外科较为常见的病变,而针对这种病变的治疗方式是以微创治疗为主,微创治疗主要是腔内治疗,其已成为主流治疗方式,而其治疗的前期减容方法尤其重要,随着对腔内减容治疗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医疗器材及治疗方式也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很好的提高了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治疗的成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但仍有其不足及缺陷,本文的目的就是对各种腔内减容治疗方式及优劣做一个系统性的阐述,从而充分认识腔内减容治疗的重要性。
- 刘佳李孝成
- 关键词: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相关作者
- 张柏根

- 作品数:285被引量:2,031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研究主题: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 基因治疗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静脉功能不全
- 张纪蔚

- 作品数:209被引量:1,455H指数:19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研究主题:下肢 腔内治疗 深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溶栓治疗
- 杨镛

- 作品数:233被引量:735H指数:14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下肢静脉曲张 微创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下肢 静脉曲张
- 顾建平

- 作品数:512被引量:2,928H指数:25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血管造影术 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深静脉血栓
- 杨国凯

- 作品数:195被引量:681H指数:14
-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
- 研究主题:下肢静脉曲张 并发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下肢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