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03篇“ 上海城区“的相关文章
- 上海城区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的污染特征与健康风险评估
- 2025年
- 多环芳烃(PAHs)及其衍生物硝基多环芳烃(NPAHs)和含氧多环芳烃(OPAHs)因其突出的诱变性和致癌性不断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使用大流量采样器采集2022~2023年上海城区冬、夏季大气细颗粒物(PM_(2.5))的昼夜样品,采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GC-ToF-MS)定量PM_(2.5)中的PAHs、NPAHs和OPAHs,对其昼夜质量浓度变化、来源和健康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冬季ρ(PAHs)、ρ(NPAHs)和ρ(OPAHs)的日均值分别为4.44、0.89和2.38 ng·m^(-3),夏季质量浓度水平低于冬季,分别为0.20、0.04和0.40 ng·m^(-3).细颗粒物PM_(2.5)中NPAHs质量浓度比PAHs和OPAHs质量浓度低1~2个数量级.夏季PAHs和NPAHs中的物质质量浓度表现为白天高于夜晚,白天各物质质量浓度相较于夜晚增加-19.6%~193.6%,OPAHs则相反;冬季样品中大多数物质质量浓度则表现为夜晚高于白天.PAHs中在采样期间质量浓度最高的物质是荧蒽和苯并[b]荧蒽,NPAHs和OPAHs在采样期间质量浓度最高的物质分别是9-硝基蒽和蒽醌.基于相关性分析和特征比值法来源分析的结果,上海城区PM_(2.5)中PAHs及其衍生物受车辆排放和煤炭、生物质燃烧的混合排放源的影响.PAHs和NPAHs的主要来源是交通,OPAHs多来自和PAHs相同的一次排放源.与夏季相比,冬季的一次排放对大气中PAHs及其衍生物生成影响更大.通过比较采样期间PM_(2.5)中PAHs、NPAHs和OPAHs在冬、夏的毒性当量发现,冬季TEQ的日均值(441.4 pg·m^(-3))高于夏季(39.8 pg·m^(-3))10倍多,夜晚的TEQ高于白天.潜在致癌风险大多来源于PAHs,NPAHs和OPAHs引起的ILCR值比PAHs低1~2个数量级.根据终生致癌风险增量模型计算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成人的总致癌风险高于青少年和儿童,女性通过不同暴露途径产生的致癌风险比男性更高.成人因呼吸吸入和皮肤接触而患癌症的风险高于青少年和儿童,而青少年因口服摄入而患癌症的风险更高.结果�
- 涂炯马英歌戴海夏冯馨蔚吴宇航狄睿苗乔利平周敏童张法
- 关键词:细颗粒物健康风险评估
- 上海城区大气OH自由基反应活性的连续测量及其组成解析被引量:1
- 2024年
- OH自由基反应活性(k_(OH))是判断大气氧化性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采用基于激光光解-激光诱导荧光技术(LP-LIF)的k_(OH)测量系统,于2023年春夏季在上海城区进行了k_(OH)测量,并同步测量无机痕量气体、甲烷以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以探究k_(OH)变化特征及主要组成成分,并分析活性缺失的可能来源.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间OH自由基反应活性平均测量值为13.1 s^(-1),日变化特征显著,平均存在27%的活性缺失.无机化合物和一次排放的VOCs对k_(OH)的贡献较大,其次是以甲醛和乙醛作为优势物种的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贡献占比最高可达到17.9%.通过结合光化学盒子模型,发现未测量的OVOCs物种是造成活性缺失的主要物种,其中乙二醛和甲基乙二醛占据k_(OH)模拟值的11.5%~12.5%.同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4月和6月的活性缺失来源进行探究后,发现工业排放及溶剂使用对活性缺失的影响显著,影响占比分别为50.62%和29.1%.
- 杨舒春周文鑫黄聪艳吴宇航景盛翱周俊袁斌楼晟荣
- 关键词:挥发性有机物
- 上海城区冬季大气HONO污染特征及源汇研究
- 2024年
- 2022年11月6日~2023年1月2日在上海市城区对大气中HONO及相关污染物进行了在线连续观测,并结合箱模式模拟获得了上海城区冬季HONO的浓度水平、变化特征及来源贡献.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冬季大气中HONO的平均浓度为(1.17±0.82)×10^(-9),浓度范围为(0.078~5.32)×10^(-9),污染天HONO浓度显著高于清洁天,约增加67.2%.HONO的日变化规律与NO_(x)较一致,呈现夜间高、昼间低的变化趋势.基于HONO_(corr)与不同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发现NO_(2)的非均相反应可能是夜间HONO的主要来源,而均相与非均相反应(包括光增加反应)均是昼间HONO的主要来源.箱模式模拟显示,HONO昼间来源以NO_(2)在地表面的光增强反应和NO与OH均相反应为主,污染天HONO平均生成速率分别为0.21和0.22×10^(-9)/h,夜间则以NO_(2)的地表面反应和一次源排放为主.污染天由于颗粒物及其组分浓度的上升,导致NO_(2)在不同表面上的非均相光增强反应贡献增加.
- 周敏周扬吴宇航乔利平乔利平
- 关键词:污染特征
- 上海城区电力电缆通道规划相关问题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建设架空线入地等工程逐步开展,城市电力可靠性要求更高,对电力电缆通道的需求量亦更高。然而,电力电缆通道的规划面临诸多实际难题,一方面与城市发展不匹配,与其他工程建设规划协调不足,另一方面在上海城区内又易受地理环境影响导致通道拥堵难以规划落地。以上海城区部分路段为实际案例,详细阐述并分析电力电缆通道规划发展的实际问题,同时总结提出统一规划、安全运行、经济合理的总体原则以及差异化的区域原则,以期为未来电力通道规划提供有效参考,确保电网建设项目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 周越高佳运申意文
-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上海城区地表沉降监测及风险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开展地面沉降研究的目的在于预防、控制并减缓地面沉降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对由2种时序InSAR技术处理得到的监测结果进行交叉验证,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并结合各种指标和形变监测结果进行地表沉降风险性评估,发现研究区内存在多个不均匀分布的沉降漏斗,且位于较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
- 郭超杰张兆江刘阔柳生凯
- 关键词:地表沉降风险分析INSAR
- 上海城区动态洪水风险图应用系统及典型暴雨内涝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为了提高沿海超大城市对洪涝灾害的先知先觉能力,快速预测分析洪涝潮组合影响下的淹没风险时空分布,【方法】以水文-水动力暴雨洪水分析模型为核心模块,通过与外部的气象精细化降雨预报数据库、自动雨量站实时监测数据库及实时水情、闸泵运行数据库相关联,研发了上海城区动态洪水风险图应用系统。采用由雨量站点到气象格网和水力网格的降雨二级空间融合技术,实现了模型与气象预报降雨数据的有效耦合。利用数据挖掘提取和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包含10项洪水风险要素要点的城市内涝预报专报自动生成方法,实现了对内涝风险的快速一站式概览。利用系统可以对城市暴雨、河道洪水和风暴潮等单一发生或遭遇组合引起的淹没分布进行快速实时预报计算,模拟和预测城市洪涝潮灾害的有关淹没特征数据和淹没动态过程。【结果】利用系统分析了2023年6月23—24日暴雨的内涝风险分布,将模型模拟的积水区域与积水监测站、灾情直报和热线灾报的积水点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150处对比积水点中,有129处误差不超过20 cm,占86%。模型模拟的积水空间分布与实际情况基本接近。【结论】结果表明:系统满足汛期常态化、业务化运行需求,能够为城市洪涝风险的实时动态分析和防汛指挥决策提供重要工具。
- 王静李娜
- 关键词:洪水预报
- 上海城区大气降尘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 2023年
- 为探究上海市城区大气降尘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时空分布特征,于2021年监测了商业区、公园区、居住区、文教区和交通区的大气降尘重金属Cd、Co、Cr、Cu、Ni、Pb、Sr、Zn等,并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评价。大气降尘中重金属浓度顺序为Zn > Sr > Cu > Pb > Cr > Ni > Co > Cd,且均高于土壤背景值。Cu、Pb、Sr、Zn重金属在居住区的降尘浓度最高,Cd、Co、Cr、Ni在交通区的降尘浓度最高,秋季大气降尘重金属浓度高于其他3个季节。各种重金属沉降通量均值在交通区和居住区较高,在春季或秋季时较高。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Cd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最大,是关键控制元素,各功能区生态风险指数为交通区 > 居住区 > 文教区 > 商业区 > 公园区。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各种重金属元素对人体不具有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
- 蔡成霖鲍梦蓉黄建时成水平
- 关键词:大气降尘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健康风险评价上海城区
- 上海城区硝基芳香族化合物的化学组成及特征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为研究硝基芳香族化合物(NACs)在上海城区大气中的浓度水平、组成特征以及与气态前体物关系,采用大流量采样器采集了2020~2021年上海城区大气细颗粒物PM_(2.5)冬季39个和夏季46个样品,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对其中12个NACs物质进行了定量分析,结合后向轨迹、前体物及气象要素等相关性分析,并对其中含CHON类物质进行分子组成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冬季ρ(NACs)平均值(17.1 ng·m^(-3))是夏季(5.7 ng·m^(-3))的3倍,冬季气团主要来自于北方,夏季气团则主要来自于较清洁的东南部海洋.冬季NACs组成中含量最丰富的物种为4-硝基苯酚,夏季则为4-硝基苯酚(清洁天)和4-羟基-3-硝基苯甲酸(污染天),冬、夏两季均表现出昼高夜低的特点.单环和多环芳烃化合物识别和表征的芳环等值数(Xc)以及O/C和H/C值等特征的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城区冬、夏两季PM_(2.5)中CHON类化合物主要是芳香族化合物,且在PM_(2.5)污染天检测到的CHON类化合物的数量和丰度均高于清洁天.对比冬、夏清洁天和污染天的分析结果发现,相对丰度前10的CHON类化合物中80%的O/N≥3,并且RDBE值在5~8之间,表明这些化合物可能存在单硝基或者二硝基取代的苯环结构.其与气态前体物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夏季人为源排放的VOCs(苯和甲苯等)氧化反应生成是NACs的主要来源,冬季则受生物质燃烧排放和人为源VOCs的NOx氧化二次生成共同影响.
- 杨露马英歌郁建珍吴宇航乔利平周敏朱书慧黄成童张法
- 关键词:细颗粒物后向轨迹
- 上海城区2023年“7·21”暴雨内涝复盘分析
-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城市极端暴雨引起的洪涝灾害备受关注。上海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经济、金融、贸易和文化中心之一,受到台风、暴雨、天文高潮和上游洪水带来的多方面洪涝灾害的威胁。2023年7月21日,上海市平均降雨量达...
- 万晖邱绍伟高芳琴林炜洁王静
- 关键词:极端暴雨水动力模型
- 上海城区PM_(2.5)中有机组分及硝基芳香化合物分布特征被引量:4
- 2022年
- 硝基芳香化合物(NACs)是细颗粒物中含氮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在大气中的污染特征和季节变化,有助于表征大气细颗粒物中含氮有机化合物特性,并为城市氮氧化物削减提供科学支撑.采集并分析了上海城区2018年3月~2019年2月大气PM_(2.5)样品,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轨道阱质谱(UPLC-Orbitrap MS)在PM_(2.5)样品中定性检测到了2439~3695个有机物,内标法定量了9种NACs,春季ρ(NACs)范围为3.12~16.8 ng·m^(-3),平均值为9.31 ng·m^(-3);夏季ρ(NACs)范围为1.05~9.70 ng·m^(-3),平均值4.16 ng·m^(-3);秋季ρ(NACs)范围为2.87~36.27 ng·m^(-3),平均值9.84 ng·m^(-3),冬季ρ(NACs)范围为4.83~56.23 ng·m^(-3),平均值为22.37 ng·m^(-3).9种硝基芳香化合物中,4个季节均以4-硝基苯酚为主,所占质量分数大于25%.夏季5-硝基水杨酸质量分数为36%,冬季的质量分数为19%,季节性变化显著.经相关性分析,上海夏季NACs浓度与大气氧化性相关较好,说明以二次生成为主,冬季的生物质燃烧和机动车排放是大气NACs的主要来源.
- 庄旻马英歌程玉璜周敏戴海夏黄成郁建珍朱书慧乔利平童张法
- 关键词:分子组成高效液相色谱
相关作者
- 陈佩杰

- 作品数:543被引量:3,825H指数:31
-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青少年 骨骼肌 儿童青少年 有氧运动 基因表达
- 高强

- 作品数:72被引量:25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市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蚊虫 成蚊 白纹伊蚊 种群动态 中心城区
- 曹晖

- 作品数:37被引量:158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市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成蚊 中心城区 种群动态 上海城区 孳生地
- 段玉森

- 作品数:58被引量:834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上海市环境保护局
- 研究主题:气溶胶 臭氧 PM2.5 污染 挥发性有机物
- 吴金贵

- 作品数:54被引量:264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研究主题:哮喘 影响因素 儿童青少年 患病率 室内空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