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5篇“ 上帝信仰“的相关文章
- 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上帝信仰”在广西的传播及其影响研究
- 2019年
- 1851年,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广西金田爆发,这场起义与往昔的农民起义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发展、爆发的基础是建立在一种新型的思想武器之上——“上帝信仰”.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以思想理论作为扩大和发展起义组织的方式的也不在少数,但鲜少有哪次农民起义有这样大的规模和这样的影响.基督教早在唐代就传入中国,但直到元明清三朝,其信仰者才渐次形成规模,其影响也一直比较微小.直到近代,西方国家为扩展资本主义市场,试图彻底占领和瓜分这个尚未觉醒的国家,传教士随着坚船利炮在中国迅速肆虐,“上帝信仰”飞速蔓延传播.
- 邵肖张雪梅
- 关键词:上帝信仰
- 此岸与彼岸:文化视阈下的世道正义、上帝信仰与主观幸福感
- 寻求超越自我的价值与意义系统是人类社会的根本动机,但是不同的文化系统却有不同的超越路径,例如,指向人类社会自身的内向超越和指向上帝信仰的外向超越。本文以世道正义和上帝信仰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儒家文化与亚伯拉罕一神教文化的...
- 吴胜涛
- 关键词:上帝信仰亚伯拉罕主观幸福感
- 文献传递
- 殷商的上帝信仰与“帝”字字形新解被引量:17
- 2010年
- 甲骨文中的"帝"不仅涉及商代神灵信仰,而且涉及天命上帝等哲学命题,一直是学界十分感兴趣的问题。关于"帝"字的考释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从天文学方面解释商周时期的信仰,是近年来西方学者常用到的方法,如艾兰等即曾经从天文星象解释"帝"字,郭静云的文章则更加形象地为甲骨文"帝"字提出了新解。郭静云《殷商的上帝信仰与"帝"字字形新解》一文认为商周时期"帝"是指自然界中,居于极高天位的崇拜对象,位居天中。如果从当前的天象看,自然界的天中必然相当于北辰。殷商时,北极天中没有可见的星星,离北极最近的一颗星即"帝"星。在帝星两侧,约相等距离的位置上有太子星(左)和庶子星(右),在北极另一侧有北斗柄上的天权、玉衡、开阳三星。如果从帝星到玉衡星、太子与天权、庶子与开阳之间也各画一条直线,则三条线的交会处,恰好正落在北极点上。在北极的左右有两颗较小的星星:右枢星和少尉星,将这两颗星连线,则与上述星星的连线构成帝字形状。在殷商时期如果要正确标示出北极的位置,可用骨、竹、树枝等简单的材料,制作一种"帝"字形的仪器,用以观察北极的仪器,这是一种既容易又不失准确的基本方法。由此推论,甲骨文中的"帝"字即由此而来。就这种天相形状看,由此释"帝"字有相当的可信性,但同其他用天象解释甲骨文的考证文章一样,缺陷都在于缺乏其他资料的支持,导致可信性难以确定。甲骨文字是一种成熟的文字,文字的形成和演变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帝是最重要的神灵,"帝"字的出现应当也很早,即甲骨文中的"帝"字已经经过长期的擅变,已经距离其原义较远。文献称"帝立子生商"(《诗经·商颂·长发》),甲骨卜辞中帝则是命令和控制诸神的至上神,帝已经完全是一种人格化的神灵,而非某种具体的事物,即"帝"已经远离帝字�
- 郭静云
- 关键词:字形上帝信仰殷商甲骨文法解释
- 神的浮现与退隐——卜筮对早期中国上帝信仰的影响被引量:1
- 2009年
- 占问对象的无限性使卜筮催生出至上神信仰和宗教意识。周革殷命后,在"天"的名义下实际信仰对象从殷人的神圣上帝转变为周人的德性祖考。失去上帝信仰的卜筮不仅沦为周初的政治工具,春秋时期还成为人本驱逐神本的舞台,加速消泯了上帝信仰。从催生到泯灭,卜筮对早期中国上帝信仰发挥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作用,对早期中国宗教的夭折形成了深刻的影响。
- 王汐朋
- 关键词:卜筮上帝信仰
- 太平天国拜上帝信仰之真诚性问题试探被引量:1
- 1992年
-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太平天国拜上帝信仰,史家们一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一个与西方基督教教义关系密切的宗教竟成为一场中国农民大起义的精神旗帜,这当然会引发人们的连翩浮想。拜上帝教的起源、教义、特性、功能等诸多问题都已受到相当的关注,有了许多的探讨。然而,不可思议的是,一个前提性的问题却一直遭到忽视,这便是太平天国的人们究竟是否真诚地信仰拜上帝教。脱离这一问题去争论拜上帝教的功用,研究显然缺乏基础。
- 程农
- 关键词:太平天国天京事变太平军信仰拜上帝教拜上帝会
- 无神论的类型——西方人否弃上帝信仰的演变
- 1984年
- 今天,我有幸就西方无神论的演变进行讲演。下面我将介绍源于西方思想中的无神论的不同类型。世界上有些人经常有这样一种印象,似乎欧美国家在二、三十年代变得完全世俗化或无神论化了。实际情况远比此复杂:一方面,传教仍在进行,即宣传圣经中的上帝,这个上帝派遣圣徒到人间来寻求、差遣其子民,与他们谈话;另一方面,无数本世纪的西方人已经完全否弃了宗教的语言,因为他们没有这种体验和信念。
- 本克松
- 关键词:上帝信仰无神论西方人世俗化
- 此岸与彼岸:文化视阈下的世道正义、上帝信仰与主观幸福感
- 寻求超越自我的价值与意义系统是人类社会的根本动机,但是不同的文化系统却有不同的超越路径,例如,指向人类社会自身的内向超越和指向上帝信仰的外向超越。本文以世道正义和上帝信仰为切入点,分析了中国儒家文化与亚伯拉罕一神教文化的...
- 吴胜涛
- 关键词:上帝信仰亚伯拉罕主观幸福感
- 在上帝的神圣与如来藏的超越之中——基督教与佛教两种核心教义与世俗关联方式之比论
- 2021年
- 基督教与佛教的核心教义凝聚和塑造了各自的组织模式与生活方式,两种生活方式固然其有共性,但也差异甚巨。就教义而言,摩西十诫与山上宝训凸显了上帝信仰的最高教义,并将上帝信仰播撒于基督教的生活与组织等诸多层面之中,特别通过慈善活动打造了使人类服膺的爱与平等。但上帝具有能动的主体意志、对于偶像化的逃避等教义取向却不为佛法根本教义所称许,佛法的如来藏学说解释了生命与世界的由来,以及生命轮转的因果律原理,如来藏并不具备主体意志而以空性为根本特征,开悟即实证如来藏,如来藏空性允诺了人的自由,这是对主体意志和偶像化逃避的消解。故基督教与佛教教义差异甚大,比较二者既可观察两者形而下的"型塑"样态,又可审视教义的"塑型"功能。
- 桑大鹏于红新
- 关键词:上帝信仰如来藏因果律开悟
- 辛格短篇小说《那里是有点什么》文本细读
- 2018年
- 《那里是有点什么》刻画了一个既怀疑上帝而又不敢与上帝彻底决裂的犹太拉比形象。通过这一具有象征意味的拉比形象,辛格细腻而又深刻地展现了犹太人对上帝的矛盾情节,内心所遭受的痛苦煎熬并揭示了其背后表层以及深层原因。而小说最终又暗指回归上帝与犹太教信仰才是获得内心宁静和救赎的唯一途径。
- 李婧璇
- 关键词:上帝信仰
- “上帝在中国”流考 中国典籍中的“上帝”信仰
- 本书对中国典籍中的“上帝”崇拜进行整理,并以此视角对中国思想史进行一次特别角度的分析。全书共十四章,内容包括:中国人也认识上帝;中华之源,上帝之光;中华古老的上帝颂歌;孔子是信仰上帝的;上帝与佛教;敬鬼神而远之等。
- 杨鹏著
- 关键词:先秦哲学
相关作者
- 王明前

- 作品数:194被引量:193H指数:6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
- 研究主题:太平天国 财政体系 农村政治 苏区 洪秀全
- 黄保罗

- 作品数:25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赫尔辛基大学
- 研究主题:马丁·路德 基督教 儒家 创造者 本体论
- 郭静云

- 作品数:27被引量:14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
- 研究主题:先秦儒家 甲骨文 天地 神龙 商周
- 李婧璇

- 作品数:7被引量:13H指数:3
- 供职机构: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朱利安·巴恩斯 历史记忆 小说 伦理关怀 文学伦理
- 张全晓

- 作品数:62被引量:64H指数:4
- 供职机构:贵州师范大学国际旅游文化学院
- 研究主题:明代 武当文化 玄天上帝 武当道教 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