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74篇“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相关文章
- 四川盆地仪陇—平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五段致密气成藏条件及勘探前景
- 2025年
- 四川盆地仪陇—平昌地区LG163井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五段超压致密砂岩气获得勘探突破,标志着须五段有望成为陆相致密油气效益规模增储的重要领域。基于LG163井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发现及前须家河组油气勘探成果,结合分析化验资料,围绕须五段生烃中心,对仪陇—平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特征及其成藏演化展开系统研究。研究认为,仪陇—平昌地区须五段发育厚层暗色页岩,页岩平均TOC普遍大于1%,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处于高—过成熟阶段,整体属于好烃源岩;东南部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前缘砂岩储层,砂岩横向分布稳定,孔隙度为1.5%~7.7%,平均为4.8%,微裂缝发育,储层物性较好。须五2亚段致密砂岩储层包裹在须五段烃源岩内部,垂向上形成“源包砂”优质成藏组合。须五段普遍发育地层超压,由斜坡向湖盆中心地层压力系数逐渐加大,致密砂岩气超压充注保存。综合烃源岩条件和储层物性特征,认为研究区须五段优质烃源岩分布面积为5600km^(2),富砂带面积为3553km^(2),预测勘探有利区致密气资源量达到5600×10^(8)m^(3),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可成为规模天然气勘探发现的重要接替领域。
- 白雪峰杨雨李军辉王有智
- 关键词:四川盆地致密砂岩气成藏条件
- 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物源分析被引量:3
- 2024年
- 根据地质剖面野外考察、重点样品的重矿物含量及碎屑锆石U-Pb年龄测定,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周缘地质体年龄、地层展布特征及古水流等资料,对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物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期的物源来自北东和南东2个方向,盆地腹部的七里乡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物是由东北部山前带的大巴山地质公园和东南部山前带的复平镇黑天池汇入,从山前带到腹部,沉积物粒度由粗变细,ZTR指数由小变大。(2)研究区须家河组沉积物主要来自北东方向的秦岭造山带和南东方向的江南造山带,碎屑锆石年龄总体呈现出210~282 Ma,400~500 Ma,650~850 Ma,1500~2000 Ma,2265~2600 Ma共5个年龄区间,峰值分别为~213 Ma,~427 Ma,~725 Ma,~1694 Ma,~2352 Ma,须家河组沉积年龄应不早于~213 Ma。(3)~213 Ma与勉略缝合带形成相对应,主要源自南秦岭造山带;~427 Ma与商丹洋俯冲关闭相对应,主要源自北秦岭造山带;~725 Ma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有关,江南造山带西段最可能成为该年龄段的物源;~1694 Ma年龄段锆石可能形成于Columbia超大陆拼合、裂解过程,该年龄段锆石主要来自华北板块南缘和江南造山带西段等外源区;含量较少的~2352 Ma的锆石来自再旋回物源。(4)研究区须家河组储层主要发育于北东和南东两大物源供给体系下的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中,2个方向的物源控制着储层岩石类型和孔隙发育情况,使其具有较强的区域性。
- 薄尚尚田继先李曜良王晔桐王昊孙国强
- 关键词:重矿物组合沉积物源须家河组上三叠统
- 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被引量:1
- 2024年
- 川东北元坝、通南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气勘探开发不断获得储量和产量的稳定增长,但相邻的南部地区却鲜有重要突破,其主要原因是勘探程度低,缺少系统、精细的沉积相研究。为此,基于测井识别、录井岩性分析、野外露头考察、钻井岩心观察,对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开展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可进一步划分为分流河道微相和分流河道间微相,分流河道间微相以发育沼泽沉积为主,沉积物粒度细,主要为泥、页岩,分流河道微相以发育心滩沉积和河道充填沉积为主,沉积物较粗,以中细砂岩为主;(2)须家河组物源主要来自南东方向,沉积相带展布受物源方向控制整体具有呈纺锤状或条带状沿北西—南东向展布的特征;(3)须二段、须四段属于高物源供给辫状河三角洲,在川东北地区以发育分流河道微相为主,心滩沉积大规模发育;须三段、须五段属于低物源供给辫状河三角洲,在川东北地区以发育分流河道间沉积为主。
- 胡绍吉张航宋东昇孙海涛
- 关键词:须家河组
- 川东北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裂缝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被引量:1
- 2024年
- 川东北元坝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物性较差,天然裂缝的发育改善了储层物性。天然裂缝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对天然气的运移、成藏和高产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根据地表露头、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对元坝地区须家河组天然裂缝成因类型及发育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控制天然裂缝发育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构造成因的低角度和高角度剪切裂缝,主要方位为NW-SE(300°±10°)和NEE-SWW(70°±5°)向,有效性好;裂缝充填程度较低,有效性好。构造部位、岩性和岩层厚度为影响裂缝发育的主要因素。鼻状构造部位及断层上升盘距离断层面400 m以内、垂直断距在60~120 m之间、北西向断层延伸线拐点附近为裂缝发育的有利部位,有利于天然气高产;中细粒石英砂岩和细粒长石岩屑砂岩中裂缝最为发育;高能量环境规模砂体(高石英含量,低泥质含量)更有利于裂缝发育;裂缝发育程度与岩层厚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当岩层厚度小于1 m时,裂缝密度大,发育程度高。
- 潘磊杜红权李雷涛龙涛殷雪峰
- 关键词:致密储层发育特征主控因素须家河组川东北
- 四川盆地天府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致密储层砂体刻画及有利储层预测被引量:2
- 2024年
- 四川盆地天府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简称须四段)厚层砂岩夹薄层泥岩发育,为当前致密砂岩气的重要勘探层系。但受限于地震纵向分辨率,常规方法难以区分薄层泥岩,对该层段砂岩的精细刻画一直缺乏有效的手段,制约了对盆地砂体展布规律和有利目标区的认识。针对上述问题,建立钻井资料与地震相映射关系,在自然伽马曲线约束下,寻找最佳反演频率参数,提高井间砂体预测精度。采用波形指示模拟的方法精细刻画了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砂岩的展布特征。结果表明:须四段砂岩具有西厚(55.0~100.0 m)、东薄(15.0~50.0 m)的特征;与须三段相比,砂体厚薄变化转换带(坡折带)向克拉通内部迁移。统计地震工区内22口井数据,坡折带以西砂岩平均孔隙度高(8.0%)、储层厚度大(45.4 m)。结合构造演化、沉积相带展布、砂岩厚度和孔隙度变化,认为四川盆地天府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具有构造控坡折带、坡折带控储层的规律。坡折带以西的储层物性好、厚度大,为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对须四段勘探深入具有借鉴作用。
- 邱玉超邱玉超李一博邓伟郑超郑超赵正望谭秀成
- 关键词:井震结合须家河组四川盆地
-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绿泥石胶结相储层特征被引量:3
- 2023年
-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储集砂岩中发育大量自生绿泥石,本文通过绿泥石胶结相砂岩样品的薄片观察、扫描电镜以及压汞等实验分析,发现绿泥石胶结相的砂岩储层中绿泥石与孔隙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随着绿泥石含量增加,孔隙度相应提高,绿泥石与面孔率呈明显正相关关系。绿泥石在岩石孔隙中以包膜或孔隙衬里的形态产出,绿泥石环边在成岩过程中抑制石英的次生加大,可提升储层岩石的机械强度和抗压能力,造成储层岩石的原生孔隙在复杂的地质作用中得以保存。然而,随着绿泥石含量增加,渗透率明显降低,表现出负相关关系,因此,绿泥石对须家河组致密储层影响表现为两方面,它虽能提高面孔率却降低了储层渗透率,在储层评价过程中应分别描述。
- 陈春发戴朝成
- 关键词:须家河组绿泥石孔隙储层
- 四川盆地东南部泸州古隆起对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发育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中国西南地区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赋存有丰富的植物化石、油气及煤岩矿产资源,其发育显著受控于泸州古隆起。但在古隆起核部,须家河期早期(须一期至须二期)是否存在沉积记录仍然饱受争议,相关地层划分、对比方案的不统一也影响了本区的油气勘探和开发。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四川盆地东南部须家河组开展了综合研究,获得了一些新认识:基于旋回地层学分析,古隆起区须家河期的沉积时间约为5.9Myr,与须家河期沉积记录相对完整的盆地东北部宣汉七里峡地区基本一致;基于沉积噪音模型和假设,识别出3个显著的高信噪比区间,分别对应须一、须三和须五段附近,指示古隆起地区须家河期早期存在沉积记录;地球化学和古生物学证据表明须家河组下部存在一段海相地层,与盆地西部须一段可以对比,指示古隆起地区须一期存在沉积记录。在此基础上,本文重新厘定了四川盆地东南部的地层划分、对比方案,为盆地东南部上三叠统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 卢腾辉张喜张廷山张廷山何方雨曾建理Mihai Emilian Popa黄浩李世鑫马知恒黄浩
- 关键词:晚三叠世须家河组旋回地层孢粉学
- 四川广元利州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碎屑组分特征研究
- 龙门山前陆盆地是中国典型的前陆盆地之一,须家河组是晚三叠世该盆地的主要沉积记录。为了深入认识龙门山及前陆盆地的形成与演化机制,本文在详细的剖面实测、样品采集的基础上,运用沉积学和岩石矿物学方法,对四川广元利州地区上三叠统...
- 郑霖
- 关键词: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碎屑组分
- 四川广元利州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碎屑组分特征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当下,关于龙门山前陆盆地早期发育的争论主要集中三叠世诺利期,以及须家河系统下部的沉淀物的物质来源和基础结构。本文通过薄片鉴定等传统手段,结合野外剖面观察和前人资料,系统统计砂岩碎屑组分并定量分析其变化特征,对研究区须家河组砂岩碎屑组分特征、源区构造背景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表明,须1段主要为深灰色粉砂岩、泥岩夹薄煤层,厚度有自西向东减薄趋势。须2段主要为灰黄色巨厚层中粒、粗粒石英砂岩,须3段主要由灰色—深灰色粉砂岩、泥岩、细砂岩夹煤层组成,植物化石丰富,须4段主要为巨厚层砂岩且夹透镜状砾岩。研究区须家河组物源来自再旋回造山带的碎屑岩。
- 郑霖
- 关键词: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碎屑组分
- 四川类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与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沉积对比分析研究
- 2023年
- 近期的研究成果表明,对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类型的认识存在很大分歧,主要有3种观点:①冲积扇、扇三角洲、河流、湖泊三角洲、湖泊-沼泽等沉积体系的多类型;②湖泊滩坝沉积相;③浅海潮汐砂坝沉积相。为此,根据多年野外地质调查、室内研究成果,再次坚持和论证了须家河组为多类型陆相沉积体系复合体的传统认识。具体证据如下:在对地表剖面和钻井岩心精细沉积相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粒度分析和测井资料,可从四川类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中识别出冲积扇、河流、扇三角洲、湖泊三角洲、湖泊-沼泽等沉积体系。苏里格气田东区盒8气藏是一个典型的低压、低渗、低丰度的岩性圈闭气藏,在加里东期后,在鄂尔多斯盆地出现了南北隆起,中部低坳的古地理格局,苏里格气田古地形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西倾大单斜,下石盒子期水系主体由北向南发育的特征。
- 陈志华常森张普刚
- 关键词:晚三叠世须家河组测井解释粒度分析
相关作者
- 戴朝成

- 作品数:67被引量:756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东华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须家河组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地质意义 高放废物 地球化学特征
- 郑荣才

- 作品数:405被引量:6,079H指数:47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鄂尔多斯盆地 沉积相 成岩作用 须家河组 储层特征
- 林良彪

- 作品数:172被引量:1,643H指数:24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
- 研究主题: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 川东南 鄂尔多斯盆地 地球化学特征
- 朱如凯

- 作品数:386被引量:9,251H指数:5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页岩油 页岩 非常规油气 致密 陆相
- 翟文亮

- 作品数:11被引量:315H指数:10
-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须家河组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层序-岩相古地理 盆-山耦合 上三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