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20篇“ 三色流式细胞术“的相关文章
- 三色流式细胞术在小鼠外周血微核检测中的验证被引量:2
- 2013年
- 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遗传毒性阳性药和阴性药对三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小鼠外周血微核(MN)进行方法验证,并与常规人工镜检方法对比。每组10只雄性ICR小鼠,分别单次给予溶剂对照(生理盐水或0.5%羧甲纤维素钠)、苯并芘(BaP)、氟尿嘧啶(5-FU)、甲氨蝶呤(MTX)、丝裂霉素C(MMC)、甲磺酸甲酯(MMS)、秋水仙素(Col)、硫酸长春新碱(Vinc)、新化合物A或新化合物B,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中20 000个网织红细胞(RET)的MN数,同时采用常规显微镜计数各组小鼠骨髓中2 000个嗜多染红细胞(PCE)的MN数。FCM检测的外周血中MN-RET百分率与常规显微镜观察的骨髓中MN-PCE百分率有良好的相关性(r=0.913)。FCM小鼠外周血微核法是一种灵敏、快速、客观的自动化微核检测法,可以作为常规显微镜小鼠骨髓阅片法的替代方法。
- 周长慧王庆利王征张铭常艳
- 关键词:三色流式细胞术微核
- 基于三色流式细胞术的小鼠外周血微核试验方法的建立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为克服传统显微镜检微核(micronucleus,MN)方法耗时、费力、主观等缺点,建立基于CD71、CD61荧光抗体和碘化丙啶(cyclophosphamidr,PI)的三色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研究小鼠外周血微核的自动化检测方法。方法:经口单次给予小鼠0、20、40和80mg/kg环磷酰胺(CP),于不同时间点收集外周血;另一批小鼠给予CP40mg/(kg·d)经口灌胃,连续染毒5d,分别于给药前和每次给药后24h收集外周血。采用-80℃甲醇固定血细胞,CD71、CD61荧光抗体、RNA酶和PI孵育血细胞,以疟原虫感染的红细胞作为生物标准物调校FCM后,对CP诱导的小鼠外周血中含MN的CD71^+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s,RET)进行检测。结果:单次染毒后48h MN-RET达峰值,且MN-RET呈现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增加(r=0.984 9,P<0.01);重复染毒5d,FCM监测的MN-RET染毒2d后达到稳态水平。FCM检测的MN-RET峰值和稳态水平与常规显微镜观察的骨髓微核率有良好的相关性(r=0.9212,P<0.01)。结论:FCM小鼠外周血微核法稳定可靠,可以作为常规显微镜小鼠骨髓阅片法的替代方法,用于小鼠体内微核试验。
- 周长慧王征王庆利杨琛懋常艳
- 关键词:CD71流式细胞仪网织红细胞微核环磷酰胺
- 三色流式细胞术分析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分型被引量:4
- 2009年
- 本研究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各亚型免疫分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利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对40例ALL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结果显示: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法能清楚地区分骨髓或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有核红细胞和原始细胞群。40例ALL中B-ALL26例,T-ALL11例,HAL3例。26例B-ALL中CD19全部(100%)阳性表达,而11例T-ALL中CD7表达的阳性率最高(100%)。伴髓系抗原表达的ALL(My+ALL)比较常见,本实验中共有12例,约达到30.0%,经常累及B淋巴系统(占My+ALL的75.0%);在髓系抗原中以CD13表达阳性率最高;有3例患者为急性杂合性白血病(HAL),发病率为7.5%,且全部为髓系、B系共同表达,其中有2例患者CD34阳性表达,占66.67%。结论:在流式细胞仪上采用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分析,能排除正常细胞的干扰,使免疫分型的结果更为准确、可靠。
- 邱阳王刚刘越坚单路娟
- 关键词:免疫分型流式细胞术
- 624例白血病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探讨白血病免疫表型的特点。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对624例白血病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以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分析:急性髓细胞白血病421例,占67.46%,主要表达CD13、CD33、CD117,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42例,占6.73%,主要表达CD2、CD7;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122例,占19.55%,主要表达CD19、CD22;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例,占1.28%,主要表达CD5、CD19;双表型白血病12例,占1.92%,均出现双系列细胞质抗原阳性表达。结论运用流式细胞术对白血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可以极大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合理治疗,判断疗效与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 邢娟娟周欣辜小汉
- 关键词:白血病免疫分型流式细胞术
- 三色流式细胞术在检测人外周血CD4^+CD25^+CD62L^+调节性T细胞的应用
- 2007年
- 王珊廖杰于力方李宁
- 关键词:三色流式细胞术调节性T细胞人外周血分型技术
- 209例急性白血病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特点
-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白血病(AL)三色流式细胞术分型特点。方法采用CD45/SSC 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 结果151例急性髓细胞系白血病 (AML)主要表达MPO(96.03%)、CD13(8...
- 刘伟红吴乐荷方炳木李琳洁
- 关键词:白血病急性免疫流式细胞术
- 文献传递
- 三色流式细胞术在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中的应用
- 2006年
- 目的:探讨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CD45辅助设门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ALL)免疫表型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几组三色荧光标记抗体检测25例FAB分型为ALL的儿童骨髓或外周血免疫表型。结果:25例ALL儿童中,B型淋巴细胞白血病14例,T型淋巴细胞白血病6例,双标记5例,在T-ALL中,淋系抗原阳性率表达顺序为CD7>CD3>CD5,在B-ALL中,淋系抗原阳性率表达顺序为CD19>CD10>CD22>CD20,在T-ALL、B-ALL及双标记中还可同时表达髓系抗原(CD13、CD14、CD15、CD33),且髓系标记抗原在T-ALL与B-ALL中出现的频率相同。结论: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CD45/SSC设门技术检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可准确将幼稚细胞从正常细胞群中分离出来并专门对异常细胞群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将淋巴细胞白血病分为B型和T型白血病及双标记,并能反映髓系抗原阳性的ALL(M y+ALL),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 杨芝红魏军杨宝珍白永泽任新明
- 关键词:白血病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型流式细胞术儿童
- 141例白血病三色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赵丽周兰霞陆莉张晓薇
- 关键词:三色流式细胞术白血病患者免疫标记判断预后
- 三色流式细胞术分析儿童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
- 急性白血病(AL)通常主要根据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和组化特点作为诊断依据。随着流式细胞仪从基础研究进入临床诊断的应用,使得流式细胞术白血病免疫分型成为血液恶性肿瘤不可或缺的
- 杨芝红魏军杨宝珍
- 关键词:免疫表型儿童急性白血病白血病细胞髓系抗原三色流式细胞术
- 文献传递
- 三色流式细胞术在120例儿童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中的应用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三色流式细胞术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免疫分型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儿童AL抗原表达规律和免疫亚型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CD45/侧散射(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方法进行三色流式细胞术细胞表面及浆内分化抗原的分析。结果120例儿童白血病免疫分型可分为4类:未分化型占0·8%,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占35·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占57·5%,混合型急性白血病占6·7%。69例儿童ALL中,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占75·3%,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占24·7%。AML伴淋巴系抗原表达为28·8%,主要表达CD5、CD7及CDl9(均为9·6%)。B-ALL伴髓系抗原CDl3、CD33表达分别为40·4%和5·8%,T-ALL伴髓系抗原CD13、CD33表达分别为35·3%和5·9%。结论应用流式细胞术几乎能对所有儿童急性白血病进行准确分型,对儿童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判断等均有重要价值。
- 周海霞钱江潮陈慧李原阮积晨王菊香杨军军
- 关键词:三色流式细胞术儿童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骨髓
相关作者
- 周长慧

- 作品数:20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 研究主题:微核试验 体外 微核 三色流式细胞术 体外微核试验
- 王庆利

- 作品数:134被引量:619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 研究主题:药物 非临床研究 非临床安全性评价 遗传毒性 生殖毒性
- 朱镭

- 作品数:223被引量:3,129H指数:18
- 供职机构:山西省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细菌耐药监测 急性白血病 碳青霉烯类耐药 白血病 药物敏感性试验
- 杨宝珍

- 作品数:103被引量:290H指数:7
-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
- 研究主题:人力资源现状 永生细胞株 血清 流式细胞术 同型半胱氨酸
- 周兰霞

- 作品数:63被引量:156H指数:7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白血病 苯丙酮尿症 白血病易感性 苯丙氨酸 新生儿疾病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