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25 篇“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的相关文章
三维 增强 磁共振 血管 成像 上海科技专著出版基金资助出版:本书以4500余病例为背景材料,从检查技术、三维 显示和定性定量诊断入手,总结了全身大中血管 病变显示的关键技术和诊断要点。 陆建平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血管疾病 三维 增强 磁共振 血管 成像 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准确性研究被引量:8 2021年 目的探讨三维 增强 磁共振 (MR)血管 成像 (3D CE MRA)应用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诊断的临床价值及准确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疑似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选患者分别进行3D CE MRA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将检查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 造影(DSA)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3D CE MRA检查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性,同时分析2种方法对夹层血栓形成等的检出率。结果72例患者DSA诊断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6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出50例,真阳性例数45例,真阴性例数11例;3D CEMRA检查诊断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4例,真阳性例数52例,真阴性例数14例;3D CE MRA检查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性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3D CE MRA检查对夹层血栓形成、动脉壁钙化、主动脉破口数、累及分支血管 数目检查情况均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结论3D CE MRA应用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较高,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 侯鹏春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三维 增强 磁共振 血管 成像 诊断颈动脉狭窄价值探讨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三维 增强 磁共振 血管 成像 在颈动脉狭窄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开展非增强 MRA、增强 MRA(CEMRA)及3D增强 MRA(3D CEMRA)检查。结果:15例经MRA检测出颈动脉狭窄,20例经CEMRA检测颈动脉狭窄,26例经3D CEMRA检测出颈动脉狭窄。3D CEMRA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高于其他两种检测方法。结论:3D CEMRA能完整并准确的检测出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情况,亮血、黑血联合CEMRA能显示颈动脉狭窄硬化斑块。磁共振 新技术在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中价值较高,可为治疗和预后提供基础和资料。 党秀婵关键词:磁共振新技术 颈动脉狭窄 三维 增强 磁共振 血管 成像 对下肢动脉硬化病变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评价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对下肢动脉硬化病变检查中实施三维 增强 (3D-CE)磁共振 血管 成像 (M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70例下肢动脉硬化病变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均实施3D-CE-MRA和数字减影血管 造影(DSA)检查,将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总结3D-CE-MRA对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诊断效果。结果患者实施3D-CE-MRA检查和DSA检查均检出下肢动脉节段233个,3D-CE-MRA检出血管 狭窄1级56例,2级52例,3级43例,4级45例,5级37例;DSA检出血管 狭窄1级58例,2级52例,3级43例,4级45例,5级35例。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时,3D-CE-MRA检查低估节段3个,高估节段10个,共220个节段诊断结果相符,3D-CE-MRA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相符率为94.4%。患者实施3D-CE-MRA检查对下肢动脉硬化狭窄阳性的诊断准确率99.2%、阴性的诊断准确率97.3%,与DSA检查结果 100.0%、100.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动脉硬化病变检查中实施3D-CE-MRA的临床应用价值高。 葛敬军关键词:动脉硬化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三维 增强 磁共振 血管 成像 在糖尿病患者椎动脉供血不足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三维 增强 磁共振 血管 成像 (3D CE MRA)在糖尿病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2例糖尿病并椎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3D CE MRA及CDFI检查,观察椎动脉供血不足的椎动脉病因基础。结果 CDFI检查阳性76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64例,双侧受累12例,3D CE MRA检查阳性80例,其中单侧椎动脉受累66例,双侧受累14例。两者总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P>0.05)。CDFI与3D CE MRA对于椎动脉病变造成的供血不足诊断符合率较高,为95%(76例,80例),在椎动脉狭窄造成椎动脉供血不足诊断中符合率为97%(66例,64例),对椎动脉闭塞造成的供血不足的诊断符合率为100%(4例,4例),对椎动脉发育异常造成供血不足的诊断符合率较低为50%(6例,12例)。结论 3D CE MRA除对局部狭窄所致椎动脉供血不足具有较高准确率外还容易诊断弥漫性长节段狭窄、闭塞及走形异常所致VBI,不足之处费用较高。CDFI和3D CE MRA联合应用能更全面地反映病情,提高VBI诊断阳性率。 吴明晓 戴维德 陈秀华 陈敏 郭立新 秦斌关键词:糖尿病血管病变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三维 增强 磁共振 血管 成像 在下肢动脉硬化病变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三维 增强 磁共振 血管 成像 (3DCE-MRA)在下肢动脉硬化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3DCE-MR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查20例患者的下肢动脉硬化病变,分析图像质量和下肢动脉病变特征。结果 20例均成功实施3DCE-MRA扫描,图像质量优良,能清晰显示出下肢动脉血管 的情况:多发动脉斑块无明显动脉管腔狭窄1例,多发动脉斑块形成伴管腔狭窄13例,多发斑块伴动脉部分节段闭塞5例;16例动脉管腔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病例显示了侧支循环血管 。结论 3DCE-MRA能有效显示下肢动脉血管 的异常,在下肢动脉病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李舒杰关键词: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动脉硬化 真实稳态快速梯度回波系列与三维 增强 磁共振 血管 成像 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价值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真实稳态快速梯度回波系列(True FISP)与三维 增强 磁共振 血管 成像 (3D CE-MRA)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True FISP及3D CE-MRA扫描检查图像资料,将检查结果与手术或介入治疗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30例疑似主动脉夹层患者中,手术或介入治疗确诊为主动脉夹层20例,主动脉瘤8例,假性动脉瘤2例;True FISP诊断主动脉夹层21例,将1例主动脉瘤误诊为主动脉夹层,1例主动脉瘤误诊为假性动脉瘤,其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0%;3D CE-MRA诊断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假性动脉瘤与数字减影血管 造影或手术诊断结果完全一致,其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True FISP及3D CE-MRA屏气扫描检查均可明确主动脉夹层类型、范围、内膜片及真假腔。结论 True FISP与3D CE-MRA能准确、快速、无创地诊断主动脉夹层,对主动脉夹层诊断有重要价值。 黄龙全 许梅海 申炜 李耀波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永存颈内-椎基底动脉吻合的三维 增强 磁共振 血管 成像 显示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三维 增强 磁共振 血管 成像 (3D CE-MRA)对永存颈内椎基底动脉吻合显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3D CE-MRA诊断为永存颈内椎基底动脉吻合患者的影像资料。结果:3D CE-MRA能清楚显示3种永存颈内椎基底动脉吻合血管 的起源及其走行。32例中,22例为永存三叉动脉,7例为永存舌下动脉,3例为寰前节间动脉。结论:较之DSA、 CTA和常规非增强 MRA(时间飞跃法/3D-TOF-MRA),3D CE-MRA能无创、安全、便捷、可靠地显示永存颈内椎基底动脉吻合图像,为临床该区域疾病诊断及手术或介入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影像解剖资料。 陈超 刘崎 陆建平 沈碧霞 王飞 王莉关键词:椎基底动脉 永存三叉动脉 三维 增强 磁共振 血管 成像 术在头颈部动脉性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三维 增强 磁共振 血管 成像 术(3D CE-MRA)在头颈部动脉性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3D小角度快速激发快速梯度回波序列,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钆喷酸葡胺,使用透视触发技术确定扫描时间。扫描范围为主动脉弓至Willims环。所得原始图像经西门子后处理工作站进行。部分病例同时行TOF-MRA成像 并与临床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疑颈部动脉性病变60例中,未发现异常19例(31.6%),不同程度病变41例(68.4%)。病变血管 82段中,动脉狭窄者12段(14.6%),动脉闭塞者12段(14.6%),动脉发育纤细者13段(15.8%),动脉迂曲者39段(47.5%),动脉发育变异者3段(3.6%),动脉瘤3例(3.6%)。结论:3 DCE-MRA可很好地显示头颈部血管 的全貌,可作为头颈部动脉系统疾病的无创性筛查手段。 蔡俊 唐旦华 顾文豪 陈勃 王彩红 王健关键词:颈内动脉闭塞 颈内动脉狭窄 基底动脉瘤 顺磁性对比剂 三维 增强 磁共振 血管 成像 在下肢动脉硬化病变中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三维 增强 磁共振 血管 成像 (MRA)对下肢动脉硬化病变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患者,进行三维 增强 MRA检查,用3DSPGR序列采集注射造影剂之前和之后的图像,进行数字减影处理,然后进行最大信号投影重建。图像质量分为优、良、差3级,同时观察下肢动脉狭窄、闭塞的情况。结果本组24例病人中,质量优18例,良5例,差1例。24例中发现阳性者23例,其中多发动脉斑块无明显动脉管腔狭窄者1例,多发动脉斑块形成伴管腔狭窄15例,多发斑块伴动脉部分节段闭塞7例。18例动脉管腔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病例显示了侧支循环血管 。结论三维 增强 MRA可有效显示下肢动脉血管 的异常,在下肢动脉病变检查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张春秋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 下肢动脉 对比剂 血管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