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14篇“ 三叉神经半月节“的相关文章
- 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
- 2025年
-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12月商丘市中医院收治的15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压迫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疼痛感受与睡眠质量、疼痛物质与微炎性反应物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3,P<0.05)。治疗后3 d、治疗后7 d、治疗后14 d、治疗后21 d,观察组患者数量疼痛量表(NR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82、4.452、7.765、11.400,P<0.05)。观察组患者血桨疼痛P物质(SP)、前列腺素E2(PGE2)、内啡呔(β-EP)、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22、18.805、8.496、8.535、4.426、2.498,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P>0.05)。结论: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提高其睡眠质量,减少其疼痛物质与炎症物质的积蓄,且安全性较高。
- 王冰陈利军蔡建强赵玉鑫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疼痛效果
- 一种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迫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叉神经半月节压迫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导管固架;所述导管固架内部左侧设置有换向阀,且该换向阀左侧插接固定有导管主体,通过设置导管主体内部的注入和排出流道对球囊组件内部的气体和流体进行导流,并通...
- 陈雪青王苑郑蓓洁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对比
- 2025年
- 目的:比较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PT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PBC)组患者40例,使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治疗。射频热凝术(RFT)组患者40例,使用CT引导下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两组患者均观察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前及术后第3天、1周、3周时疼痛程度[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不适程度[简化马克吉尔疼痛问卷(SF-MPQ)]、术后3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术前降低,PBC组患者术后第3天、1周、3周时VAS评分低于RFT组(P<0.05)。PBC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RFT组,住院时间长于RFT组(P<0.05)。PBC组术后SF-MPQ评分低于RFT(P<0.05)。PBC组患者术后3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RFT组(P<0.05),术后3个月内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三叉神经半月节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PTN患者疗效显著,且短期内复发率无明显区别。而PBC手术时间较短,术后不适感较经,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RFT住院时间较短,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两种治疗方法各有优势,应当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
- 郭威张乐任瑞涛
- 关键词:CT引导射频热凝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消融术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消融术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收入三叉神经痛患者70例,满足患者治疗需求,随机分组并予以患者差异性治疗,分为两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予以盲探下射频消融术,观察组接受三维CT精确定位下,行射频消融术,对比患者治疗结果。结果 较对照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综合治疗有效率、综合治疗满意率较高;干预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患者的疼痛感减少,舒适感提升,焦虑抑郁问题得到及时缓解。结论 三叉神经节半月射频消融术可应对三叉神经痛病症,疗效确切,可推广。
- 艾龙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临床治疗效果
- 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与预后关系研究
- 目的三叉神经痛是局限于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性、短暂性剧痛,国内外许多研究表明疼痛易伴发焦虑、抑郁、睡眠障碍及偏头痛,尽管通过药物或手术暂时解决了疼痛,但部分患者在疼痛缓解后仍存在心理障碍。特别是三叉神经痛微创手术...
- 罗磊潘海鹏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PBC心理干预预后
- 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效果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微球囊压迫术(PBC)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采用PBC治疗的6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d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出院后随访3个月,记录60例患者术前、术后3d、术后1个月、3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术后3d,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患者的VAS评分、PSQI评分和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患者出现面部麻木10例、咬肌无力9例、眼部不适7例、口唇疱疹3例、听力减退2例,给予对症治疗后均好转痊愈。仅1例(1.67%)复发。结论:PB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良好,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不良情绪,且安全性高。
- 黄金金张萍霞朱文静朱才溢张梦如
-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睡眠质量心理状态
- 艾司氯胺酮对三叉神经痛行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患者三叉心反射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对三叉神经痛行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PBC)患者三叉心反射(TCR)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8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80例因三叉神经痛行PBC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氯胺酮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苯磺顺阿曲库铵+丙泊酚;艾司氯胺酮组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舒芬太尼+苯磺顺阿曲库铵+丙泊酚+艾司氯胺酮。比较2组麻醉诱导前(T_(0))、手术开始前(T_(1))和穿刺卵圆孔时(T_(2))患者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穿刺卵圆孔时TCR发生率及围手术期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T_(1)、T_(2)时点的心率、MAP均显著低于T_(0)时点,艾司氯胺酮组T_(1)、T_(2)时点的心率、M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艾司氯胺酮组患者TCR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5.0%(6/40)比45.0%(1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5%(9/40)比12.5%(5/40)](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可降低三叉神经痛行PBC患者TCR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性。
- 张焕焕何金华张梦杨歌张彧李建立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 早期饮食管理方案在三叉神经痛行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 2024年
- 目的:分析早期饮食管理方案在三叉神经痛行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PBC)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在全麻下行PBC的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饮食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口渴程度、咽喉肿痛及腹胀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口渴及咽喉肿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恶心呕吐、腹胀程度低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后早期饮食管理可以减轻行PBC患者口渴和咽喉肿痛情况,不会增加患者腹胀、恶心呕吐等并发症风险。
- 曹加静李雯王芳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
- 2024年
- 目的评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PB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4月武警重庆总队医院收治的1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DSA引导下接受PBC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疼痛缓解情况、复发情况及症状(面部麻木、单纯疱疹、复视、耳深部疼痛)发生情况。结果手术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0%,无患者因穿刺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术后即刻疼痛缓解118例,延迟缓解2例;复发1例,无死亡病例;术后患侧面部麻木120例,咀嚼肌无力78例,单纯疱疹15例,复视1例,耳深部疼痛5例。结论DSA引导下行卵圆孔穿刺成功率高,PBC疗效显著,无严重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诸明亮康文博秦月琪魏琦杭张鼎容刘中洪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疗效并发症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围手术期瞬目反射变化特点及其与患者术后长期疗效的关系
- 2024年
- 目的探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PBC)围手术期瞬目反射变化特点及其与患者术后长期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2—10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行PBC的150例PTN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于术前1 d、术后1 d及术后第1、3、6、12个月分别进行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疼痛量表评分(BNI-P)、巴罗神经病学研究所面部麻木评分(BNI-N)评估面部麻木、疼痛情况,并进行瞬目反射检测(涉及传导通路R1、R2及R2′的潜伏期及波幅)。根据患者术后第3年随访结果分为治愈组(120例)和复发组(30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评价模型拟合优度。结果患者术后1 d及术后第1、3、6、12个月BNI-P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1 d(均P<0.05)。患者行PBC后,R1、R2、R2′潜伏期总体均呈现降低趋势,R1、R2、R2′波幅总体均呈现上升趋势(均P<0.05)。纳入最全面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比值比=1.254,P=0.028),病程(比值比=1.072,P=0.008),术前BNI-P(比值比=2.189,P=0.040),术前R1、R2、R2′潜伏期(比值比=3.546、4.165、1.314,P=0.012、0.014、0.038)、术前R1、R2、R2′波幅(比值比=0.933、0.920、0.942,P=0.009、0.003、0.002)均为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P=0.796)。结论对PTN患者行PBC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其瞬目反射各项指标均随术后随访时间呈现降低趋势,且与患者面部麻木症状呈现正相关性,患者个体因素及术前BNI-P、瞬目反射指标水平等均对患者术后长期疗效具有重要影响。
- 史皓威郭文昌王银占王永宇杨嗣徽李洋钱涛
- 关键词: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瞬目反射长期疗效
相关作者
- 何亮亮

- 作品数:78被引量:309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研究主题:三叉神经痛 穿刺 三叉神经半月节 穿刺针 射频热凝术
- 杨立强

- 作品数:111被引量:606H指数:1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研究主题:三叉神经痛 CT引导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穿刺 射频热凝术
- 俞文华

- 作品数:301被引量:538H指数:12
-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三叉神经痛 球囊压迫 半月节 微血管减压 经皮穿刺
- 董晓巧

- 作品数:145被引量:235H指数:9
-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三叉神经痛 半月节 球囊压迫 预后 经皮穿刺
- 何云峰

- 作品数:4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
- 研究主题:三叉神经半月节 半月节 穿刺技术 岩尖 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