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7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相关文章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被引量:1
- 2016年
- 苏轼
- 关键词:明月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2025年
- 苏轼鲁萍(脚本)萝卜榨菜(漫画)
- 悲欢离合谁与共 豁达豪迈月寓情——《把酒问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情与理
- 2025年
- 古时的文人墨客对明月情有独钟,在中国浩瀚的文化长河中留下了大量优秀的咏月诗篇。李白的《把酒问月》是众多作品中颇有意境的一首,同时他的这首诗启发苏轼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成为唐诗宋词中咏月佳作。现以李白的《把酒问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探寻两首咏月作品中的情趣与理趣。
- 闻玉
- 关键词:水调歌头咏月诗悲欢离合
- 艺术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诗意探赜
- 2024年
- 在根据苏轼著名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而创作的众多音乐作品中,由作曲家陆在易先生作曲的同名艺术歌曲,从作曲技法的诗意设计以及之后歌唱家廖昌永对这首歌曲演唱的诗意呈现,都让这首作品成为了一首值得进一步探究的艺术臻品。
- 蔡建东
- 关键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艺术歌曲诗意
- 基于“兴发感动”说解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2024年
- 古诗词的解读在中小学诗词教学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叶嘉莹先生的“兴发感动”说对诗歌教学具有指导性意义。文章基于“兴发感动”说,对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进行解读,从落实语文要素的角度对课堂教学提出建议。
- 蔡意
- 关键词:兴发感动水调歌头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蕴含的写作韵味
- 2024年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文学家苏 轼于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创作的一首词。该词 借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 围绕中秋明月开展了深度的想象与思考,把人 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追寻 之中。既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 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以及蓬勃向上的乐 观之情。词的上阕自我抒怀,对天地万物进行 理性思考,下阕提出了词中蕴含的亘古未变的 自然哲理。然而在其玄理之下,还隐藏了耐人 寻味的写作艺术。因此,本文将从“词解”到“字 析”,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进行推理阐释, 以微知著,申述其中的蕴含的写作韵味。
- 王顺利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译者群体行为探索
- 2024年
- 苏轼是北宋最具代表性的词人,他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豪放派词风。数十位译者曾将苏轼的词作翻译成英文。本文以“译者行为批评”理论为指导,聚焦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将这些译者视作一个群体,并从中挑选了三种具有代表性的英文译本,分别出自英美译者华兹生、本土译者许渊冲以及林语堂。研究发现,这三位代表译者既有相似之处,又因文化身份和翻译观念的不同而在译文内外表现出各自特点。
- 李青黛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东坡对人的本质的诗意探寻
- 2024年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涉及哲学最高问题的词,是苏东坡对人的本质的诗意探寻。词的上阕是苏东坡对“时间”“空间”“我是谁”等有关人的本质的三个重要问题的追问或思考,而下阕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是苏东坡对这三个重要问题的回应,是苏东坡对人的本质的诗意界定。
- 巢传宣
- 关键词:明月几时有
- 浅谈古诗词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音乐特色与演唱艺术
- 2024年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在与家人分离多年,于中秋月圆之夜,独自一人饮酒的背景下,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赏月名作,全词设景壮丽、清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魅力,让先后多名作曲家为这首名作谱曲,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不同作曲版本的《水调歌头》,根据作曲的意境、旋律、伴奏研究其音乐特色,并在这个基础上,以梁志宏作曲的《但愿人长久》为例,探讨在演唱上的演唱方式和情感表现。
- 吴琬莹
- 关键词:音乐特色伴奏演唱
- 小学音乐与古诗词融合教学研究——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文章以小学音乐课程与古诗词融合教学为中心,从诗中有乐,声为情感之形;乐中有诗,情为声音之本;诗乐结合,意为弦外之音这三个维度概述融合教学的特点,结合音乐作品《但愿人长久》,具体从“声至:精选古诗词内容感知音乐”“情往:凝练古诗词内涵表现音乐”“意存:重构古诗词意境理解音乐”等方面探讨融合教学策略。
- 嵇姝
- 关键词:小学教学音乐课程课程融合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