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65篇“ 《朗读者》“的相关文章
- 盲从的个体——小说《朗读者》和《浪潮》叙事比较分析
- 2025年
- 《朗读者》和《浪潮》是两部反思纳粹历史为主题的经典小说。两部小说在以下三方面存在不同:一是叙事策略不同:《朗读者》涉及个人的情感故事,相伴复杂的伦理纠缠,是更为深刻和宽阔的叙事策略。而《浪潮》还原真实事件,叙事策略真实而又发人深省;二是反思侧重点不同:《朗读者》反思批判主题转变为人性的复杂性追问,将个体卷入纳粹罪恶归结为被动的盲从和无知。小说《浪潮》中盲从的个体主题侧重纳粹组织运行机制本身的反思。三是个体的救赎方式不同:《朗读者》通过主人公的主动选择,将朗读作为自我救赎的途径。《浪潮》中文格尔宣告了虚构组织的法西斯实质并解散了该组织。
- 张军府
- 关键词:《朗读者》叙事
- 从《朗读者》看播音主持中的艺术美学被引量:1
- 2024年
- 播音主持是一门综合多学科与多领域的专业,涉及播音学、新闻传播学、艺术、文学等学科的知识。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不仅要提高专业素养和个人修养,还要认真研究本专业的艺术美学,呈现出节目的艺术性。文章以中央电视台节目《朗读者》为例,详细剖析播音主持的艺术美学内涵,并提出表现播音主持艺术美学的方法。
- 张焱
- 关键词:播音主持艺术美学《朗读者》
- 正义·责任·创伤·救赎:论《朗读者》的道德叙事
- 2024年
- 德国作家本哈德·施林克的《朗读者》从大屠杀施害者战后一代的视角,探讨了法律与正义、责任与审判、创伤与救赎等社会存在论和人性道德论的议题。文章从道德审判与创伤叙事这一观测视角,解析正义、责任、创伤、救赎等主题在历史建构与当下现实间的相互观照,通过梳理解析“文盲”符号的喻指表征与“朗读”意象的叙事功能,指出历史认知和现实自洽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道德价值探究以及道德理性论证的借鉴功能与警示意义。
- 倪玉琴
- 关键词:《朗读者》正义创伤救赎道德叙事
- 创伤理论视角下本哈德·施林克小说《朗读者》中人物悲剧分析
- 本哈德·施林克是德国法学家、小说家,他因其畅销小说《朗读者》而世界闻名。小说《朗读者》讲述了一个15岁的德国男生米夏与一位36岁女士汉娜的爱情故事。汉娜的不辞而别让米夏深受心理折磨,但在一次对纳粹罪犯的审判中他发现汉娜曾...
- 王威猛
- 关键词:《朗读者》
- 浅析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成功之道——以《朗读者》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当下,许多电视台为了吸引观众眼球、获取更高收视率,倾向于制作娱乐综艺节目,导致泛娱乐化在电视文化生态中成为较普遍的现象。近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兴起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不仅让观众在心灵和身体得到释放的同时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引发观众进行思考,更调动了观众阅读的主动性。中央电视台于2017年开创的首档大型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收视率的节节攀升也表明它既满足了观众的文化需求,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总而言之,在当下综艺节目日益增多的市场环境下,综艺节目制作方只有不断了解受众的内心需求,才能使节目脱颖而出,这也是当代传媒人需要认真思考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为例,对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了概述,并对其热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其他综艺节目的创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 吴一阁王勇
- 关键词:《朗读者》综艺
- 文化类节目中语言的力量与共情的桥梁——以《朗读者》为例
- 2024年
- 魏梦园
- 新媒体环境下表演艺术和播音主持艺术的实践融合——以《朗读者》节目为例
- 2024年
- 在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为表演专业和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的就业创造了新机会,也带来了新挑战。本文探究了 表演艺术和播音主持艺术融合的意义,并以《朗诵者》为案例分析了表演艺术和播音主持艺术的实践融合路径,以期让相关专业 的学生未来从业道路更顺畅,让传播者角色实现更多样化的转化。
- 刘一冰
- 关键词:新媒体表演播音主持艺术
- 副词性关联词语在文化访谈类节目中的互动性研究--以《朗读者》为例
- 互动语言学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语言学分支之一,它强调对互动会话的研究。副词性关联词语(简称“副关”)是互动会话中经常使用到的词语,这是一类特殊的词语,它们处于副词和连词之间的一个“过渡地带”,它们既有副词的修饰功能又有...
- 原苏荣
- 关键词:互动功能
- 话中有画:访谈节目中主持人委婉修辞表达策略研究——以《朗读者》节目为例
- 2024年
- 本文旨在探讨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使用委婉修辞表达策略的效果。由于访谈节目的公共性和即时性,主持人在处理敏感话题和维护节目氛围时,需巧妙运用语言技巧,以达到既不冒犯嘉宾和观众,又能传递有效信息的目的。本文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选择不同主题的访谈环节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内容分析法对主持人的语言行为进行剖析。
- 殷若涵
- 关键词:访谈节目主持人委婉修辞沟通效果
- 当代朗读艺术的情境化构成与表达--以电视节目《朗读者》为例
- 2023年
- 朗读艺术借由电视媒介进行传播时,不仅需要朗读者有发现情境的能力,更需要电视媒体人拥有情境意识的自觉。文章聚焦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探究它是如何在当代朗读艺术情境化倾向之下顺势而为,通过“造境”“入境”和“融境”来帮助朗读者适应电视媒介的创作,更好地完成朗读艺术的表达、呈现和传播。
- 余婷婷
- 关键词:朗读艺术情境化《朗读者》
相关作者
- 南楠

- 作品数:12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朗读者》 罪责 反思文学 文学作品 德国文学
- 周甜

- 作品数:59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
- 研究主题:《朗读者》 艺术工作者 演员 纪录片 表演艺术
- 刘瑾

- 作品数:12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南昌工学院
- 研究主题:《朗读者》 播音主持 播音 朗读者 高校党建工作
- 马云

- 作品数:76被引量:129H指数:5
- 供职机构:西安工程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 研究主题:旅游纪念品 节目 艺术 服装色彩 唐代
- 杨文超

- 作品数:26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贵州商学院
- 研究主题:电影 《朗读者》 情意 《贫民富翁》 弗洛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