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724篇“ 《存在与时间》“的相关文章
存在时间
(德)海德格尔著
存在时间
存在时间》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代表著作,分准备性的此在基础分析、此在时间性。内容包括:存在问题的必要性、结构和优先地位;厘清存在问题的双重任务;本书的方法及构架;概说准备性的此在分析之任务;一般的“在世界之中存在...
(德)海德格尔著
存在时间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存在问题的必要性、结构和优先地位;厘清存在问题的双重任务;本书的方法及构架;概说准备性的此在分析之任务;一般的“在世界之中存在”——此在的基本建构等。
(德)马丁·海德格尔著
关键词:哲学思想存在主义
存在时间
本书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也是20世纪西方哲学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影响遍及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
(德)海德格尔(Heidegger
关键词:哲学思想存在主义
存在时间
(德)海德格尔(Martin
关键词:存在主义
存在时间
(德)海德格尔(Heiderger
关键词:存在主义
遮蔽抑或实行:《存在时间》中的存在论差异
2025年
存在存在者之间的差异被海德格尔称为存在论差异,存在论差异在海德格尔思想中具有重要意义。面对《存在时间》中是否有存在论差异的问题,马里翁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并认为《存在时间》中经由存在问题的形式结构而提出的“存在论差异”,尽管构成了现象学的“第二次突破”,却同时遮蔽了真正的存在论差异。但是,如果此在的生存已经在不同层面上实行着差异,存在领会作为存在论差异的可能性植根于此在的时间性,那么《存在时间》中的生存论分析论就可以被理解为对存在论差异的明确实行。
马飞
关键词:存在论差异《存在与时间》
存在时间》中的“存在疗法”
2025年
海德格尔精神分析学派的关系十分微妙,本文在两者类比的背景下,将《存在时间》中关于此在的生存论分析解释为一种“存在疗法”,以其中的第一篇为“诊断”,以第二篇为“治疗”,探讨“哲学治疗”的可能性。此在是一种能够“去存在”的存在物,这种“双重身份”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正是因为此在能够“去存在”,所以此在“自欺”地以“常人”的方式不负责任地沉沦在世。唯有“提前到死中去”向死而在,此在才能作为可能性而本己地生存。将此在从沉沦迷梦中唤醒的并不是海德格尔,而只能是此在自己。不过,“存在疗法”能否医治西方文明乃至现代科技文明的痼疾则是成问题的。
张志伟
关键词:常人沉沦
“人生整全”的实现和持守——以《存在时间》关于生死的分析为中心
2025年
海德格尔在《存在时间》中虽然围绕此在的“向死而生”对人在时间性中的本真存在状态——这可转化为此在在时间之中有把握“人生整全”的可能性——进行分析,但反观现实生活,人们不仅仅是“为死亡而存在”“为存在存在着”,更多是为生活得“好”,为“幸福”而存在。本文论述的总体内容是,人们在时间中生存着,所以人们也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时间中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取舍、判断,从而在良心的基础上抉择适宜自己的人生道路,并为之不断行动。此外,人们寻到自己的“人生整全”,同时还要将之持守,而这个持守的过程在自我革命中得以可能。最后,人们所欲求的“人生整全”,无非是“好的人生”“人生幸福”。
胡一超
关键词:《存在与时间》自我革命持守
意志决断:《存在时间》意向性意志论的难题
2025年
海德格尔在《存在时间》中只有一次着重提到“意向性”这个词。本文试图简要澄清海德格尔传统意向性学说的关系,以及海德格尔建立在对“情绪”的生存论分析基础上的意向性学说。本文认为,胡塞尔早已看到海德格尔的意向性学说是对其自身开创性意向性学说的挪用;而对于海德格尔而言,其意向性学说有别于胡塞尔的意向性学说的地方,在于《存在时间》中存在的“含糊的意志论”,这种意志论意向性的关系在《现象学之基本问题》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定义。最终,海德格尔饱受诟病的真理问题,其理论基础恰恰奠基其具有意志论倾向的意向性学说之上。
毛竹
关键词:意向性意志操心决断

相关作者

张志伟
作品数:89被引量:26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研究主题:形而上学 哲学 《纯粹理性批判》 中国哲学 《存在与时间》
朱松峰
作品数:64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研究主题:实际生活经验 动荡 胡塞尔 命运 早期海德格尔
张祥龙
作品数:116被引量:663H指数:16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
研究主题:现象学 儒家 哲理 哲学 胡塞尔
朱清华
作品数:51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
研究主题:存在论 亚里士多德 真理 超越论 《存在与时间》
靳希平
作品数:38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
研究主题:胡塞尔 黑皮 现象学 《存在与时间》 亚里士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