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6篇“ 《天人三策》“的相关文章
天人三策》和董仲舒的治国理政思想
2024年
天人三策》是董仲舒对汉武帝寻求治国方略所做问的答复,它集中体现了董仲舒以公羊学之法为汉代更化改制,并为其提出的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董仲舒基于汉代所面临的社会现实和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将儒家王道思想与天道联系起来,要求天子从“正己”出发,借助于“德主刑辅”“王道教化”等治理手段,帮助汉代加强了以天子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式的政治统治,实现了“大一统”的理想目标。董仲舒提出的治国方略也帮助儒家确立了在国家意识形态层面的正统地位,对中国近两千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尤为深远的影响。
景国敬余卫东
关键词:《天人三策》治国理政德主刑辅大一统
试论董仲舒《天人三策》对散文经学化之影响
2023年
春秋战国至西汉六百多年间,中国继政治之大一统后,思想上一直难以统一。顺应时代的要求,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提出“推明孔氏,抑黜百家”以解决此难题,儒家“大一统”思想成为了帝国的统一意志。与此同时,对中所表现出的卓越思想魅力和文学特色,推动了汉代散文“新儒学”创作立场的确立与汉代文论实用化标准的形成,自此经术文风在两汉散文创作中风靡。
班云雷
关键词:《天人三策》政治哲学思想文学特色
致敬董仲舒:新天人三策
2021年
根据董仲舒“天人三策”的思路,按照当代中国社会治理的需求,特提出“新天人三策”。第一:崇“五尊”以重建信仰,即尊天道以心存敬畏、亲大地以保护环境、爱祖国以振兴中华、隆祖先以继承传统、敬师长以传续文化;第二:复“五常”以提升道德,即修仁道以培育爱心、守道义以公正合宜、明礼仪以和睦待人、求智慧以行为有度、本信诚以成就事业;第:施“五美”以治理国政,即行恭敬以服务民众、用宽政以获得民心、讲信用以树立威望、促勤政以奋发有为、真惠民以共同富裕。
黎红雷
关键词:天人三策天道
张力与调适:董仲舒“天人三策”意涵追问被引量:2
2021年
董仲舒作为汉代新儒学的开创者,其思维方式集开放、包容和排他于一体,吸纳扬弃先秦诸子百家之学,构建了一套以“天人三策”为基本框架的政治哲学体系。该体系借助于“天”的至上、至善性,为汉代社会秩序提供价值理想与目标导引,为大一统国家的统治秩序寻求合理与合法性论证,从而与汉武帝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某种文化共识。这种共识无疑是儒士与皇权对儒学价值理想认识存在的张力不断进行调试的结果。此结果使得以孔孟为代表的原典儒学,在汉代获得转型并最终以“新儒学”的形式取得独尊地位,进而逐渐使儒学在后世成为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文化,其影响至深至远。
郭淑新
关键词:文化共识
董仲舒“天人三策”应在元光五年辨正被引量:1
2020年
天人三策”发生的时间,必须立足文本和史实进行考辨。汉武帝对董仲舒的问,与元光五年对公孙弘的问主旨一致,而且“天人三策”是同一主旨的问答系列;文本里的史实,放在元光五年理解也无障碍,所以董仲舒“天人三策”应在元光五年。董仲舒因言皇家灾异天命而下狱,这个话题却又是几年后汉武帝问的重点,“不敢复言灾异”的董仲舒只能答非所问,文不对题,使“天人三策”变成“教化”。至于元光五年之外的对时间都不妥当,有据可证。尊崇儒学的心态使班固曲意前置了对时间,导致后代误解。
赵秀金
关键词:天人三策策问儒学
“素王”孔子的成立:基于《天人三策》的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透过《天人三策》,可以发掘孔子成为“素王”源于其生前的立德、立功和立言。孔子生前学礼以知天,被人称为“圣人”,是为“立德”;他晚年专行教化,弟子多达千,在鲁国民间形成了一个以他为中心的“德性共同体”,是为“立功”;他制作《春秋》,在董仲舒的继承下,为汉立法,是为“立言”。孔子成为“素王”对汉代政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郑济洲
关键词:《天人三策》孔子素王立德立功立言
董仲舒思想系统的结构性还原——《天人三策》的政治哲学解读被引量:4
2020年
“灾异”说是理解董仲舒思想体系之整体结构的核心枢纽,因为他正是通过解释“灾异之变”现象来臧否政治而引申出自己整个思想系统的大板块及其关系:一是降灾异者,即神圣界的超越之“天”;二是受灾异者,即世俗界的皇权;是言灾异者,即作为前述两者之中介的儒家。灾异说的意图是现实政治批判,由此引伸出董仲舒的人性论和“义利”观;灾异说的神圣根据是“外在超越”的至上神;灾异说的主体是作为天意代言人的儒家。然而灾异说的政治理想却是皇权帝国之“大一统”的完善,这恰恰是对前述儒家神圣代言人的主体独立性的解构,从而也是对“灾异”说本身的解构,因而促使后世儒家转向“内在超越”。
黄玉顺
关键词:灾异天人三策皇权
天人三策”:武帝对儒学的选择被引量:1
2019年
秦汉"大一统"帝国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必然要求树立与之相适应的"大一统"的思想权威。而要树立思想权威,就必须对已有的思想文化作出选择。"独尊儒术",是汉代统治思想确立的根本标志,也是汉代统治阶级长期进行思想文化选择的结果。思想界自身的发展演变则为统治者的文化选择提供了前提条件。
陈寒鸣
关键词:天人三策汉武帝
董仲舒《天人三策》中的政治伦理思想研究
西汉初期,学者们对于汉朝所沿袭的秦朝政治制度进行了反思,提出了不同于秦朝实行严刑峻法的治国思路。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就是在回答汉武帝的册问时提出的政治伦理主张,它围绕着天道、人世、治乱等个方面而展开,集中反映了董仲舒的...
吴聪
关键词:《天人三策》政治伦理思想
天人三策”文本顺序考辨——兼论董仲舒贤良对之年代被引量:6
2019年
历代关于董仲舒贤良对的年代问题有很多争论,但研究者对"天人三策"之间的文本关系却疏于考察。"天人三策"并不是篇具有内在连续性且创作于同一时期的文本。第一、应创作于建元四年、五年之间,而第二对则要晚至建元六年至元光元年初。班固在篇对间加入"天子复册之"之文,造成具有时间递进关系的假象。
余建平
关键词:天人三策

相关作者

孙景坛
作品数:41被引量:13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共南京市委党校
研究主题:汉武帝 黄老 儒学 班固 基点
秦进才
作品数:95被引量:133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研究主题:刻石 张之洞 两汉 明道 校证
张文皎
作品数:2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研究主题:《天人三策》 学术资源 官学 孔子儒学 私学
余治平
作品数:121被引量:193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儒学研究 按语 儒学 专栏 儒家
成祖明
作品数:26被引量:82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研究主题:儒学 今古文经学 西汉 汉武帝 汉代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