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4篇“ 《哀希腊》“的相关文章
- 司显柱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应用研究——以《哀希腊》为例
- 2025年
- 文章运用司显柱所建构的翻译评估模式对查良铮的《哀希腊》译本进行质量评估。首先从语场、语旨和语式分析了原诗的语域以及韵律,再从及物性系统、语气和情态系统层面对译本中的概念与人际意义偏离进行分析和统计,最后对译本的翻译质量进行总体评估。研究结果显示,查良铮的译本整体上与原文相对应,译本中大部分的偏离都属于“+偏离”,很好再现了原文的语义与风格。文章不仅为《哀希腊》的汉译本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该模式在诗歌英汉翻译研究方面的可行性。
- 胡秀丽
- 关键词:翻译质量《哀希腊》
- 马君武翻译拜伦《哀希腊》诗篇的忧国情怀
- 2023年
- 1905年,民主革命志士马君武翻译了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长诗《唐璜》的诗中诗《哀希腊》。在译诗之中,马君武对拜伦的诗文内容加以改写,把自己的忧国情怀寄寓其间,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切。
- 李华李静
- 关键词:《哀希腊》翻译改写忧国情怀
- 论英诗格律的译法探讨——从《哀希腊》汉译本说起
- 2023年
- 英诗汉译研究屡见不鲜,且不同时代的译者对同一源文本存在各自的翻译取舍,最终导致译文呈现效果的差异。其取舍的探讨主要聚焦于诗歌形式与诗歌内容。而相较于更容易传递对应的英诗内容,形式上的呈现因译者自身的主观因素及时代背景的客观因素等存在出入。且英诗中的格律即步律、音律、行律、节律、韵律难以在汉语中实现完全的翻译对应,使得部分翻译家为保全格律诗的内容而舍弃形式,这也正是争议所在且前人研究涉略不足之处。本文以拜伦的《哀希腊》汉译本为探讨范例,认为英诗的五律在译本中存在实现程度的差异但并非不可译,虽然两种语言在诗歌呈现上不尽相同但从诗学角度出发,两者对于格律在诗学上的价值有着共同的认识,使得英诗中五律的美感经过翻译后得以发挥。
- 郑雨晴余意梦婷
- 关键词:诗歌翻译
- 梁启超首译《哀希腊》及其文化内涵
- 2022年
- 经过研读梁启超对《哀希腊》(时译《端志安》)的初步译本,认为梁启超有意识地突出目的与文化模式,突出了诗歌译本的工具性,并调和译文目标和译者策略之间的矛盾,成功刻画了热爱自然的伟大形象。他对拜伦时代的想象建构与对希腊文化的悼念,经过后人译者的完善与充实,转变为自己民族的文学资源,最后经由集体记忆构成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文学象征。
- 王宗浩
- 关键词:《哀希腊》中华民族复兴文化内涵集体记忆
- 论译诗难与译者的双语言问题——从拜伦《哀希腊》汉译本说起被引量:3
- 2022年
- 写诗是语言的艺术,译诗也是语言的艺术,属于诗歌的再创作。译诗难乃译界共识,但诗歌并非不可译。译诗之难,难在诸多方面,但译者的双语言功力欠缺和文本细读不够,无疑是导致误读和误译的首因。研究拜伦《哀希腊》之汉译本,比较马君武、苏曼殊、胡适、闻一多、查良铮、卞之琳六位著名译者之翻译得失,对译诗难之语言问题及其反思或有一些启发:一个理想的诗歌译者,不仅是两种语言的驾驭者,还应是一位真正的诗人,以及一位渊博的学者。
- 孙太文旭
- 关键词:《哀希腊》诗歌翻译
- 改写理论视角下中译《哀希腊》的历时性研究
- 2021年
- 从《哀希腊》首次被译介到中国至今的一百多年里,中国的社会形态几经更迭,《哀希腊》的翻译也随之数次更新。通过对比不难发现,这些不同时代的译本并非都是对原文的忠实呈现,有些甚至与原文存在不小的偏差。为何同一个原文本会催生出多个不同的译本?本文将借助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考察不同历史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主流诗学,从而寻得不同时代译者对《哀希腊》进行不同改写的深层原因。同时,系统梳理这一百多年来《哀希腊》的翻译历程,该诗的百年翻译变迁和趋势也随之呈现。
- 张康
- 关键词:《哀希腊》
- 文化语境顺应下的《哀希腊》本土化分析
- 2020年
- 拜伦的《哀希腊》出现于我国的社会转型时期,也是我国民族文学的重要时期,唤醒了国人的社会理想和革命斗志。随着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不断深入,翻译的社会性也得以凸显,翻译研究从文本层面逐渐更加关注文本之外的外部因素,从以原语文化为中心转向以译语文化为中心,着重考查翻译的社会文化性和语言的顺应性。因此,对《哀希腊》原语和译语背后文化背景的探索,更好地突出其到译语文化环境后产生的本土化功用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 王敏
- 关键词:文化语境顺应论《哀希腊》本土化
- 《哀希腊》三个汉译本的译者主体性对比分析
- 译者作为译文的创造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挥着主体性作用。对于译者主体性的研究当今已然成为国内外翻译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目的论、操纵学派的观点、解构主义理论等众多翻译研究理论,都为译者主体性的相关研究提供了有力...
- 王莹
- 关键词:诗歌作品《哀希腊》英汉翻译译者主体性
- 文献传递
- 近代译诗被压抑的“异质性”:特征及原因——以《哀希腊》四译本为例被引量:1
- 2019年
- 本文从专有名词、特殊概念以及语体和诗体三个方面分析了梁启超、马君武、苏曼殊和胡适所译拜伦《哀希腊》诗的“异质性”特征,并讨论了其成因:宏观文化语境主导了译诗的形态,“异质性”在建构的同时也受到了本土文化语境的压抑。诗歌翻译的“异质性”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建构,能在目标语境中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除了取决于译者对翻译功用的认识外,根本上取决于目标语境的文体规范和审美惯势,以及意识形态的包容度。
- 刘聪
- 关键词:诗歌翻译文化研究《哀希腊》
- 译诗之“讹”与革命救国——马君武的拜伦《哀希腊》翻译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盘点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志士马君武在晚清内忧外患的历史语境里翻译的拜伦《哀希腊》诗篇,指出他的诗歌命名之"讹"与译文内容之"讹"是他的革命与救国思想的显露。马君武借助翻译之"讹"的设计,改造了拜伦原诗中有悖于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内容,表征了他的革命救国理想。
- 王毅洪庆福李静
- 关键词:拜伦《哀希腊》翻译救国
相关作者
- 李静

- 作品数:75被引量:238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
- 研究主题:翻译 广告翻译 拜伦 译者 《哀希腊》
- 屠国元

- 作品数:74被引量:1,557H指数:18
-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
- 研究主题:翻译 译者 译者主体性 拜伦 《哀希腊》
- 潘艳慧

- 作品数:23被引量:57H指数:5
-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翻译 《白鹿原》 《哀希腊》 拜伦 中国知识分子
- 边立红

- 作品数:43被引量:187H指数:6
- 供职机构: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英译 生态翻译学 翻译适应选择论 译者 翻译
- 廖七一

- 作品数:68被引量:1,122H指数:15
- 供职机构:四川外国语大学
- 研究主题:翻译 翻译研究 翻译规范 翻译批评 诗歌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