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8篇“ 《召树屯》“的相关文章
大可堂创作室编绘
关键词:连环画
“三维”转换视角下的叙事长诗英译研究——以《》为例
2024年
少数民族叙事长诗翻译不仅有助于学术传播和学科交流,还对“中国文化走出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立足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通过对比《》不同版本的汉英翻译,详细阐述译者在英译过程中在语言、文化、交际三维度进行的适应性转换,指出学术外译需在忠实原则基础上,选择目标语读者接受的语言形式,以传播中国文化为目的进行语言形式的适当调整,以取得理想的交际效果。其“三维”转换过程与方法可为后续少数民族叙事长诗典籍译介与传播提供参考。
张朦安胜昔
关键词:《召树屯》生态翻译学
基于傣族叙事长诗《》的酒店家具设计被引量:1
2024年
为探索傣族特色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新途径,深化和丰富傣族地区主题性酒店家具设计中应用的具体表现,本文借助KANO模型,对傣族主题酒店家具所需要的设计元素与客户满意度关系进行梳理,并收集整理傣族代表性文化元素,以傣族经典长篇叙事诗《》为依托,选取关键情节作为插画设计,将插画通过表面装饰应用到酒店或民宿家具中,从而设计出具有傣族特色的酒店家具。此次设计的酒店家具主要包含一种款式的床和椅子,并通过两种主题色进行表现。本文将傣族叙事长诗《》的故事性与民族家具设计进行融合,为民族题材的主题性酒店家具设计提供了新思路,也为打开傣族地区旅游文化新局面,推广民族特色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马文文黄素涌高媛周晨昊元子琦
关键词:家具设计民族家具傣族KANO模型
新时期民间文艺学“天鹅处女型故事”的舞剧改编研究——以傣族舞剧《与婻木诺娜》为例
2024年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第一部傣族舞剧《与婻木诺娜》取材于傣族叙事长诗《》。这部叙事长诗在民间文艺学中属于“天鹅处女型故事”的母题,从民族叙事长诗到少数民族舞剧的改编,需要依据舞剧艺术规律创作舞剧结构,建构民族舞剧语言塑造舞剧形象。这一时期,大量以“天鹅处女型故事”的传说题材进行舞剧改编的作品,都用一种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反映了当代中国人对清明政治、美好生活的向往,可以说是一种新时期“伤痕文学”的文化隐喻。
唐白晶
关键词:民间文艺学文化隐喻天鹅处女型故事
傣族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赏析——以吴相如、吴炯英译版《》为例
2023年
傣族民间长诗《》通过讲述云南王子和孔雀公主喃木诺娜的爱情故事,向世人展现了傣家人的民族习俗及信仰,被誉为云南少数民族典籍的经典代表作品之一。本文基于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来赏析吴相如、吴炯英译版《》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钱镱文
关键词:交际翻译文化负载词跨文化交际
泰傣“孔雀公主型”故事的比较研究——以《》和《素吞王子》为例
2023年
》和《素吞王子》作为流传于云南傣族和泰国泰族地区,同属“天鹅处女型”故事演变的最后类型的异文“孔雀公主型”故事,拥有共同的核心情节母题,显示出其间的统一与联系,但受客观的地方文化事象影响而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各自衍生出新的情节,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艺术个性,体现了跨文化体系下不同地域之间同源民间故事的类同和变异。
邓仙湖于敏
关键词:傣族
《诺桑王子》与《》渊源及异同比较
2022年
藏族《诺桑王子》与傣族《》是两个不同民族代表性的民间文学作品。两部作品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确定这两部民间文学作品是属于同源异流的民间故事,是以佛本生故事为主题,通过传播佛教的途径传到藏族和傣族民间,在本土化过程中逐渐被民族化、地域化,最终形成具有藏族和傣族特色的优秀民间文学作品。
卓玛吉仁欠扎西
关键词:《召树屯》渊源民族特点
》多模态翻译传播与经典化路径研究
2022年
傣族叙事长诗《》在翻译和传播中经历了内容和媒介等多模态的改编和嬗变,不仅体现了从赞颂王子英勇品格,到崇尚孔雀公主善良智慧的道德素养的民族心理变化轨迹,更表明在跨文化交流背景下更加重视发掘民资典籍塑造的民族形象、民族美学和民族精神的翻译传播学研究趋势,对民族典籍中蕴含的精神基因、审美体验与文化传承进行了更深层的阐释和重现,促进了其在世界文学舞台上的传播与经典化建构。
郝会肖
关键词:《召树屯》多模态翻译
傣族叙事长诗《》的多模态跨文化传播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傣族经典叙事长诗《》在赞哈演唱传承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书面文本、连环画、舞剧、木偶剧、电影等形态,突出了文字、图像、声音等多模态特征,古老的文本通过多模态的翻译获得了长久的生命力。文章探讨了《》文字、图像、视听等多模态的跨文化传播方式,为讲好我国的民族民间故事提供了新的切入点。
刘丽艳胡英王帣斐
关键词:多模态跨文化传播
民族志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译介传播研究——以傣族叙事诗《》为例
2022年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风情和活态性特征,民族志诗学的视角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译介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范式。以傣族叙事诗《》为例,对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对外译介,以及基于双语语料库和数字展馆开发等数字档案式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激活传统民族文化产业的创新价值,向世界展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族文化的魅力和审美意味。
任佳佳郝会肖刀妹
关键词:民族志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召树屯》

相关作者

任佳佳
作品数:23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研究主题:《召树屯》 翻译 叙事诗 傣族 多模态
陈孟云
作品数:8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财经大学传媒学院
研究主题:傣族 世俗化 《召树屯》 现代舞剧 舞剧
俸俊馨
作品数:12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滇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学院
研究主题:傣族 布朗族 教育 饮食文化 民族文学
于敏
作品数:14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研究主题:小说创作 共同体意识 宗教情怀 意识教育 论宗教
刘目宾
作品数:5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北民族大学
研究主题:民间信仰 迷信 事象 研究个案 共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