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93篇“ 《再别康桥》“的相关文章
- 翻译美学视角下《再别康桥》赵彦春英译本赏析
- 2025年
- 《再别康桥》是中国现代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简洁优美的语言、深厚的情感和深刻的意蕴,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经典之作。本文从翻译美学视角出发,对《再别康桥》赵彦春英译本进行深入赏析,分别从语音、词语、句子、意象、情感等层面分析其翻译特点,并揭示语言转换与意境传达对于诗歌美感及情感表现的重要性。
- 陈子怡
- 关键词:《再别康桥》翻译美学英译本赏析
- 《再别康桥》的审美特点探究
- 2024年
-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的旷世名作,也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脍炙人口的名篇。《再别康桥》是新月派浪漫诗人徐志摩从诗歌创作实践上对中国新诗进行改革创新的成果,是中国新诗发展的一块里程碑,也是现代诗歌学习与研究中不可忽略的一座丰碑。《再别康桥》是徐志摩追求新诗格律化过程中的产物,也是“康桥性灵”滋养的结果。
- 乔乾鑫韦雪艳
- 关键词:《再别康桥》审美特点
- 徐志摩《再别康桥》一诗的解读
- 2024年
-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诗作,全诗以离别康桥的情感变化为主线,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诠释得淋漓尽致,自发表以来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该诗内容丰富、意境优美、形式新颖,本文对全诗进行赏析,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深刻体会诗歌的艺术美和意蕴美。
- 陈若影
- 关键词:《再别康桥》意蕴
- 概念隐喻视角下《再别康桥》英译对比研究
- 2024年
- 徐志摩的诗歌既有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又融入了西方文学的浪漫自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研究在概念隐喻视角下,选取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两种英译文本,从实体隐喻、结构隐喻和方位隐喻三个维度对两种英译文本的意象翻译进行对比,分析二者英译的特色,揭示徐志摩诗歌创作的独特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丰富了对《再别康桥》的英译研究。
- 兰光耀
- 关键词: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
- 歌剧《再别康桥》中《白日飞升》歌唱戏剧性探究
- 在文学领域中,《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创作的一首在中国现代文学历史上备受学界推崇的描写风景的情感诗篇。作品以告别康桥为背景,勾勒了内心情感的起伏,传递了对康桥别离的深情眷恋。而在音乐领域,《再别康桥》也熠熠生辉。周雪石创作的...
- 王子莹
- 关键词:戏剧性歌剧
- 另一种康桥情结——作为情诗的《再别康桥》再解读
- 2024年
-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白话新诗经典,其内涵并非只是表达对康桥的依依惜别,背后还蕴含着徐志摩对林徽因爱而不得的哀伤和对昔日美好的回忆。徐志摩在不同时间写下的回忆康桥的诗作和散文都充满着“甜蜜”气息,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对林徽因的感情,同时,这篇诗作的创作背景也与他的感情生活息息相关。在这样的语境下,结合徐志摩的其他诗作来重新解读《再别康桥》,诗中的各种意象和场景都是爱情和回忆的投射,因此《再别康桥》可以看作一首情诗。
- 彭贵昌
- 关键词:林徽因《再别康桥》情诗
- 解析歌剧《再别康桥》选段《一首桃花》钢琴伴奏的艺术特征被引量:1
- 2024年
- 《一首桃花》作为歌剧《再别康桥》中的一段精彩咏叹调,不仅在创作上展现了匠心独运的艺术水准,在演奏上也呈现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因此成为极具研究价值的作品。基于此,本文以《再别康桥》与《一首桃花》的创作背景为切入点,针对《一首桃花》钢琴伴奏的艺术技法与特征进行了详细且深入的剖析,旨在为未来演奏此类歌剧咏叹调的音乐家提供参考与指导,促进我国歌剧艺术的更好发展。
- 张诗雨
- 关键词:歌剧钢琴伴奏
- 形式美音乐美绘画美--《再别康桥》多重意蕴解读被引量:1
- 2024年
- 《再别康桥》这首诗歌不仅是徐志摩的代表作,更是现代诗歌的杰出之作。它所展现的“三美”——形式美、音乐美和绘画美,赋予了这首诗无尽的魅力。文章试图从“三美”的角度,解读这首诗歌的深层意蕴。
- 马军平
- 关键词:《再别康桥》形式美绘画美
- 让思维教学真正落地——以《再别康桥》教学策略为例
- 2024年
- 学习与思维密不可分,了解不同思维模式,并依据思维特点落实思维教学,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思维教学与高中语文教学关系紧密。基于思维教学理念审视《再别康桥》一文,引导学生关注诗歌意象表现出的中西文化特征,体会诗歌中西文化元素交融的意境,深入理解诗歌有助于学生提升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 张倩邱道学
- 关键词:思维教学《再别康桥》
- 凝视风谣吹皱的柔波——《再别康桥》《蒹葭》联读
- 2024年
- 徐志摩作为一个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的读书人,骨子里承继的是古典文化传统,潜意识里蕴含着民族文化心理。我们若能在群文阅读思想指导下,将《再别康桥》与《诗经·蒹葭》进行联读,则能直观地发现《再别康桥》只不过是中华传统文化孕育的花儿。经典文学是旷野上轻轻吹过的风谣,《再别康桥》就是风谣吹皱的一河柔波。
- 陶兴国
- 关键词:《再别康桥》《蒹葭》
相关作者
- 潘丽娜

- 作品数:16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蚌埠坦克学院
- 研究主题:意象 《再别康桥》 主题 《小二黑结婚》 语言
- 陈平

- 作品数:41被引量:24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省羊尖高级中学
- 研究主题:教师 校长 教学方法 教学 《再别康桥》
- 彭小哲

- 作品数:9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安文理学院
- 研究主题:音乐 《再别康桥》 小剧场歌剧 中西方音乐 审美差异
- 杨朴

- 作品数:106被引量:173H指数:5
- 供职机构:吉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二人转 神话 《荷塘月色》 神话原型 《红楼梦》
- 李洪先

- 作品数:12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文本解读 《再别康桥》 新批评 细读法 后工业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