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02篇“ 《儒藏》“的相关文章
- 儒藏
- 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编
- 儒藏精华编选刊 直讲李先生文集
- 《直讲李先生文集》,北宋李觏撰。李觏研极经术,潜心著书,尤为关注经世济民、明体达用之学。生前自编文集《退居类稿》、《皇佑续稿》等,但原本皆已散失,今日所见李觏最早的文集是明代成化年间左赞编刻的《直讲李先生文集》,凡三十七...
- (北宋)李觏作
- 儒藏精华编选刊 四书集注大全 上中下
- 《四书集注大全》按照《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沿用朱熹后学惯用的集疏体,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等诸家宋、元人注为主,采注者其他说解以及其他学者的说解为疏,保留了大量宋、元朱熹后学的经说和思想资料,对明人士风有...
- (明)胡广作
- 公共图书馆先驱周永年“儒藏”思想研究与当代启示
- 2025年
- 清乾隆年间,学者周永年极具前瞻性地提出了“儒藏公用”的思想,对于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介绍了周永年的《儒藏说》和他创办的我国第一家具有公共性质的图书馆———藉书园,研究了他的转变藏书方式、明确藏书目的和发挥藏书功能等公共图书馆思想,总结了“儒藏”思想对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启示,以期推动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 王永菲
- 略談古籍整理的底本選擇——以《儒藏》“精華編”宋人文集爲例
- 2024年
- 底本選擇是古籍整理的基礎性工作,關係到古籍整理的成敗。就宋人文集而言,大多在宋代當朝結集付梓,以宋本爲底本,無疑最接近文集原貌,是最爲理想的選擇。但以往整理本由於種種局限,採用四庫本及其他明清諸本者居多。《儒藏》“精華編”在整理校點宋人文集時,慎重選定底本,大量利用了前人未能採用過的宋元舊本及明清精善版本。傳世有完整宋本者儘可能以宋本爲底本;没有宋本的則大都選用最早的足本或精校之本;已有代表性整理本者,收入“精華編”的同時,又對底本校本重作核校,糾謬補缺,力争爲學界提供一批接近文集原貌、文字可靠、校勘精善的古籍整理成果。
- 李峻岫
- 关键词:古籍整理底本《儒藏》宋本
- 儒藏精华编选刊 礼经学
- 《礼经学》一书是清末民国间礼学大家曹元弼关于《礼》的综论之作。其治礼多依郑玄之学,提要钩玄,在凌廷堪《礼经释例》对礼依例分类疏解的基础上立明例、要旨、图表、会通、解纷、阙疑、流别七目,遵张之洞治经之法,用最少的文字,博采...
- 曹元弼作
- 儒藏精华编选刊 述学
- 《述学》一书,综合体现了清代学者汪中的学术成就,如关于经学者有《春秋左氏释疑》《周礼征文》《周公居东证》等文,关于小学者有《释阙》《释童》《释三九》等文,关于诸子学有《墨子序》《墨子后序》《荀卿子通论》等文,皆博学深思、...
- (清)汪中作
- 儒藏精华编选刊 孝经大全
- 《孝经大全》是明代学者吕维祺的代表著作。全书分为二十八卷,卷首一卷。其中卷一至卷十三训解《孝经》各章文字及大义,卷十四至二十八则论述《孝经》中涉及的各种问题,并汇集历代学者有关《孝经》著述文章,前有序、表、义例等,后附《...
- (明)吕维祺作
- 儒藏精华编选刊 敬和堂集
- 《敬和堂集》明许孚远撰。许孚远师从湛若水弟子唐枢,承其笃实之风,又会通王守仁良知之说,标举“讨真心”与“克己”,对当时阳明后学游谈不实之流弊多所匡正,以存养与省察相须并进为必要工夫,在晚明学界独树一帜,对刘宗周之学尤多启...
- (明)许孚远作
- 儒藏精华编选刊 礼记集说 上下
- 《礼记集说》,元陈澔撰。陈澔,元南康路都昌县(今江西都昌)人。字可大,号云住。东斋先生陈大猷子。生于宋景定元年(1260),卒于元至正元年(1341)。于宋季隐居不仕,不求闻达,教授乡里,有《礼记集说》行于世。世称经归先...
- (元)陈澔作
相关作者
- 舒大刚

- 作品数:139被引量:231H指数:8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儒学 蜀学 经学 《孝经》 《儒藏》
- 汤一介

- 作品数:148被引量:1,138H指数:18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哲学系
- 研究主题:儒学 儒家思想 儒家 天道 中国文化
- 廖名春

- 作品数:163被引量:947H指数:17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 研究主题:荀子 新释 周易 孔子 《论语》
- 陈少川

- 作品数:29被引量:48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杉达学院图书馆
- 研究主题:藏书家 私人藏书 图书馆学 图书馆 藏书建设
- 王长民

- 作品数:6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出版社
- 研究主题:《儒藏》 精华 书稿 巴蜀书社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