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120篇“ 《世说》“的相关文章
世说新语》评鉴(五)
2025年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403—444)主持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集,记录东汉后期至魏晋间名士的逸闻趣事及嘉言懿行,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士林风貌和社会面相。魏晋士人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往往能认识自我,将生命视为最高的价值,对包括自己在内的世间万物持有一种超乎功利色彩的人文情怀。宗白华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所以“魏晋时代人的精神是最哲学的,因为是最解放的,最自由的”。本文选择最能展现魏晋风度与生命本真(“一往情深”的人格美)的于今不无启迪意义或借鉴意义的部分内容,以“原文”“注释”“评鉴”三部分组成,重在“评鉴”,以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徐康
世说新语》评鉴(六)
2025年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403—444)主持编撰的一部志人笔记小说集,记录东汉后期至魏晋间名士的逸闻趣事及嘉言懿行,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士林风貌和社会面相。魏晋士人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往往能认识自我,将生命视为最高的价值,对包括自己在内的世间万物持有一种超乎功利色彩的人文情怀。宗白华说:“晋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所以“魏晋时代人的精神是最哲学的,因为是最解放的,最自由的”。本文选择最能展现魏晋风度与生命本真(“一往情深”的人格美)的于今不无启迪意义或借鉴意义的部分内容,以“原文”“注释”“评鉴”三部分组成,重在“评鉴”,以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徐康
从《世说新语》的两例“伊”说开去
2025年
陈默、蒋宗许《“伊讵可以形色加人不”间诂》一文认为《世说新语》“伊讵可以形色加人不”(《方正》54)与“汝兄自不如伊”(《品藻》64)中的“伊”都是第二人称代词。文章对此提出商榷意见,认为这两例仍是第三人称代词。文章还指出:一些论著中提到的“伊”做第二人称的唐代用例都不可靠,可靠的早期用例仍见于宋金元戏曲。
鲁亚虹
关键词:世说新语第三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
世说新语·尤悔》“阮裕奉佛”考辨
2025年
阮裕出身陈留阮氏,常以有理识、讲礼让、精论难、无宦情、守沉冥的文化名士形象出现。《世说新语》记其“结恨释氏”之“尤”,此事确有。但结合文本“祈请三宝”的因果缘由、佛教净土经义思想、至诚有感的佛教信仰与应验故事及二刘佛教徒身份对书写和解读的影响来看,《世说》“敬信甚至”的表述对阮裕的佛教信仰是有所夸大的。
姚家欣
关键词:《世说新语》佛教名士
世说新语》中主语位置上的零形回指
2025年
在古代汉语中,主语位置出现零形回指是非常常见的。本文以《世说新语》为封闭语料,从先行语的数量、先行语和回指语之间的句法分布关系两方面,对《世说新语》中主语位置上零形回指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描写,最后依据Ariel (1990)可及性理论分析零形回指的影响因素。In ancient Chinese, zero anaphora in the subject position is very common. Taking Shishuo Xinyu as a closed corpus, this paper gives a comprehensive description of the use of zero anaphora in subject position in Shishuo Xinyu from two aspects: the number of antecode and the syntactic distribution between antecode and anaphora. Finally, it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zero anaphora based on Ariel (1990) accessibility theory.
杨文平
关键词:《世说新语》语篇零形回指可及性理论
中国古代笔记文学的开山之作——《世说新语》赏析
2025年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时期文学家刘义庆编撰的一部笔记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史上的瑰宝。它以短小精悍的篇幅记录了士人的言行与生活,展现了东汉后期至晋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精神。本书因其独特的内容与艺术风格,被誉为中国古代笔记文学的开山之作,具有重要的文学与历史价值。
李蔺鲜马乘麟
关键词:《世说新语》笔记小说社会风貌东汉后期
“孔门四科”的推陈出新——《世说新语》门类发微之一
2025年
引言近些年,在中国图书市场,《世说新语》大受欢迎,各种版本层出不穷,似乎成了个不折不扣的“大IP”。随着近年华语电影《周处除三害》的走红和电视剧《城中之城》的热播(前者直接以《世说新语·自新》周处的故事为片名,后者男主台词中多次提到的“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正是出自《世说新语·尤悔》的经典掌故),相信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年轻读者对于这部“风流宝鉴”和“快乐宝典”的阅读热情。
刘强
关键词:《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华语电影图书市场推陈出新
论《世说新语》“雪夜访戴”故事在元明清的接受
2025年
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第二十三》所载“雪夜访戴”故事中王徽之“经宿方至”却“造门不前”(1),传达出魏晋士人在审美与精神上对“自然”的追求,具有任情适性、高雅脱俗的审美情调,是“魏晋风流”文化现象的代表事件。这一故事在历朝历代各种史书、类书、地方志中被多次采录,并被文人多次评点。同时经过历代文人的引用与化用,成为一个经典的典故,也是后世绘画、书法作品中不断演绎的主题,影响深远。(2)由于时代环境、个人心性的不同,同一故事被记载的数量、其在不同艺术作品中的内涵、被使用方式也不同。因此研究“雪夜访戴”的接受情况,可了解这一典故的接受史,对不同时代作家理解、使用这一典故,绘画、书法家对同一故事的不同表现方式有更新的认识。
卢宇凡
关键词:《世说新语》典故接受史
魏晋士人的儒学思考及其实践——以《世说新语》为考察对象
2025年
世说新语》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的一部典范之作,它以极为简洁的语言反映了魏晋时代的文化风貌。《世说新语》呈现出鲜明的儒学思想,这既与魏晋士人对儒学的不同理解有关,也与南朝宋代的统治者对儒学的重视有关。《世说新语》中的儒学思想一方面体现在对礼的理解上,它以赞扬和批评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儒学礼法的守护。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孝的理解上,它通过对魏晋士人不同孝行的展示,亦反映了他们在践行这一思想时的真实态度。整体而言,作为一部文学文献,《世说新语》不仅体现了编者对儒学观念的理解和立场,同时也逼真地反映了儒学在魏晋时期的发展面貌。
刘志伟翟羽佳
关键词:《世说新语》儒学思想
再论《世说新语》的诗学价值——谢安“雅人深致”说新解
2025年
世说新语·文学篇》所记谢安“雅人深致”一说,因为蕴藏着经学与文学、“言志”与“缘情”的双重张力,引发了广泛而持久的诗学争议。历来学者如宋祁、刘辰翁、王士禛等多激赏谢玄而质疑谢安。事实上,“雅人”并非泛指“高人雅士”,而是特指“诗人”,具体说就是与“风人”相对的“雅诗的作者”。正确理解“雅人深致”,既要注意《诗》有《风》《雅》二体、《雅》有小大正变的大背景,又要在“赋诗言志”的意义上体察谢安与谢玄人格气象和生命境界的内在差异。王夫之认为二谢所引《毛诗》“同一达情之妙”,无形中掩盖了“风人之致”与“雅人深致”这两种不同审美趣味的差别,故仍有一间之未达。晚清大儒沈曾植则立足儒家诗学的风雅传统,以人学论诗学,既还原了“雅体尊,风体卑”的礼乐诗教的真实生态,又以“雅人”为“敦善行而不怠之君子”,深刻揭示了谢安风流名士背后的儒者情怀和大臣心曲,堪称谢安的隔代知音。要之,对“雅人深致”的正确解读,既是诗学问题,也是人学问题,既关乎诗教和诗品,更关乎人教与人品。谢安是《世说新语》中记载最多的魏晋名士,他对于中国“雅文化”的形成厥功至伟,其“雅人深致”的诗学观念具有非常丰富的阐释空间,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世说新语》的诗学价值。
刘强
关键词:《世说新语》诗学价值沈曾植

相关作者

王澧华
作品数:35被引量:71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研究主题:曾国藩 胡林翼 取材 编刊 《世说》
陈爽
作品数:7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研究主题:中古 墓志 学术繁荣 文字符号 网络技术
高艳
作品数:2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世说》 民间艺术 魏晋风流 世说新语 式微
杨合林
作品数:35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陶渊明 《乐记》 玄学 玄言诗 意象
李小荣
作品数:136被引量:240H指数:7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研究主题:佛教 禅宗语录 变文 故事 两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