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461篇“ 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相关文章
- 基于β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通路防治心力衰竭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2023年
- 心力衰竭是各种原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β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通路异常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之一。三种β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及受体数量异常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发挥着不同的病理生理作用,如β_(1)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信号,β_(2)、β_(3)肾上腺素能受体介导的Gi蛋白信号。本文主要综述三种β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通路在心力衰竭时的不同病理意义,以及中西医通过改善β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转导防治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 史天云鲁成刘永明
- 关键词:Β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转导心力衰竭
- β肾上腺素能受体在心脏重构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心脏重构涉及多种信号传导,在心力衰竭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R)是G蛋白偶联受体(GPCR)超家族的成员,已被证明参与了心脏重构的病理过程,包括心肌肥厚、纤维化和细胞凋亡。交感神经过度活跃是诱导心脏重构的重要因素。因此,深入了解β-AR信号通路可能为逆转不良重构提供更多的靶点。实验及临床研究均证明β受体阻滞剂对心脏重塑具有有益的影响,极大地改善了心力衰竭的预后。但不同阻滞剂所显示的治疗效果不一,对其中潜在机制的探讨将有利于研发更为高效的药物。本文综述了β-AR调节心脏重构过程中涉及的一些重要信号通路,以及药物的作用机制。
- 况文龙陈霄周子华
- 关键词:Β肾上腺素能受体心脏重构信号通路Β受体阻滞剂
- 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治疗眼部新生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 2022年
- 眼部新生血管形成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和老年性黄斑变性等多种眼部疾病的病理学改变,严重影响患者视力。β受体在结膜、角膜上皮细胞、角膜内皮细胞、眼外肌、小梁网、睫状肌、晶状体和视网膜中均有表达。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与β受体结合,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白细胞介素-6等促血管生成细胞因子,降低巨噬细胞相关炎症反应,增加抗血管生成因子表达来发挥抗血管生成作用。其在治疗角膜新生血管、脉络膜新生血管、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时,可显著减少新生血管面积,延缓疾病进展,联合应用抗VEGF药物可减少抗VEGF药物的给药频率。在有效的治疗浓度下,β肾上腺素能受体拮抗剂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且其较抗VEGF药物有更广泛的靶点,为角膜、脉络膜和视网膜新生血管等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 赵茹罗晋媛贺涛邢怡桥
- 关键词:肾上腺素能Β受体拮抗剂角膜新生血管化视网膜新生血管化脉络膜新生血管化
- β肾上腺素能受体在七氟烷对大鼠认知功能影响中的作用研究
- 目的:观察1.七氟烷对大鼠认知功能及脑内β1、β2-AR表达的影响;2.美托洛尔是否可以改善七氟烷引起的短期认知功能减退,以及对脑内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是否产生影响。 方法:实验1:随机将SD成年大...
- 王政铧
- 关键词:七氟烷Β肾上腺素能受体促炎细胞因子
- β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通路调控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2年
- 心肌纤维化与心力衰竭密切相关,心力衰竭的发展伴随着心肌纤维化的病理改变,心肌纤维化是指心肌组织结构中胶原的过度积聚,是不良心肌重构的主要表现,而心肌重构又可降低组织顺应性,损伤心脏功能,促进心律失常的发生,加速心力衰竭的进展。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R)信号通路异常是心力衰竭的重要特征,βAR在心肌的生理调节中起基础性作用,而βAR系统过度激活会促进衰竭心脏的纤维化进程,诱导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分泌、迁移并向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本研究将βAR信号通路在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β_(1)AR、β_(2)AR、β_(3)AR与心肌纤维化的关联进行阐述,为有效针对疾病进展的病理机制提供潜在治疗策略的开发。
- 王新婷鲁成史天云钟逸航刘永明
-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Β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通路
- β肾上腺素能受体在梗死后心脏重构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21年
- 心肌梗死后心脏重构涉及多种信号传导,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密切相关。β肾上腺素能受体(β-AR)参与凋亡、炎症、纤维化、心肌肥大等病理过程,在梗死后心脏重构中发挥关键的调节作用。3种β-AR在梗死后重构中介导了不同的信号调节过程,交感神经持续过度刺激通过β1-AR促进不良重构,而β2-AR和β3-AR则发挥保护作用。深入了解β-AR信号传导途径将有助于开发新的药物来逆转不良重构。近年β2-AR和β3-AR的独特信号偶联以及对心脏重构产生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并且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剂具有逆转心脏重构的作用。但是,不同的阻滞剂显示出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探索其潜在机制可能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药物。在动物模型和体外实验中,β2-AR和β3-AR激动剂均表现出抗肥大、抗氧化、抗纤维化作用,然而,这种有潜力的治疗干预在心脏重构中的作用须通过临床试验来证明。本文主要对β-AR调节梗死后心脏重构的机制,以及药物作用的潜在机制进行综述。
- 柯樊廖梦阳邱志华廖玉华
- 关键词:心脏重构心肌梗死Β肾上腺素能受体信号转导Β受体阻滞剂
-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应用研究进展及指南变迁被引量:2
- 2021年
-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医疗技术发展,行非心脏手术的患者数量逐年递增。手术应激可激活交感神经、诱发氧的供需失衡进而引起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心肌损伤,甚至诱发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因此,心血管事件是外科手术患者出现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交感神经活性及心肌耗氧量,常作为一种预防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方法应用于临床。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β受体阻滞剂在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使用存在一定风险。本文将从β受体阻滞剂在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应用研究进展及指南变迁进行分析。
- 赵梦林徐伟仙徐媛祖凌云
- 关键词: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非心脏手术心血管事件
- 应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规范治疗冠心病的中国专家共识被引量:45
- 2020年
-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已被证实可降低无禁忌证冠心病患者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而我国冠心病人群中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存在明显不规范,主要体现为使用率低、使用剂量不足和长期治疗依从性差。该共识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应用专家共识》基础上,汇总了近年来出现的新证据,进一步细化患者分类,明确了冠心病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用应遵循的“BETA”原则,即Beneficial assessment(获益评估)、Enough dosage(足量应用)、Timely usage(及时使用)、Adequate titration(充分滴定),就不同患者人群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指征、用法用量、治疗目标和疗程给出了明确建议。
- 无陈韵岱董蔚汪京嘉
-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冠心病慢病
- 异丙酚静脉注射对老年患者左心室功能及心肌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通过临床试验探究异丙酚静脉注射对老年患者左心室功能及心肌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影响。方法:筛选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采用靶控输注技术对手术患者进行全麻,监测围术期患者心率、血压以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的心功能指标,静脉取血测定心肌β肾上腺素能受体亲和能力。结果:静脉注射异丙酚后,老年患者左心室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射血分数(EF)、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和每搏输出量(SV)均出现短时下降,5 min后恢复正常水平。静脉注射异丙酚后,老年患者心肌细胞β肾上腺素能受体亲和能力出现短时抑制,在诱导后即刻抑制效果最明显,诱导5 min后受体亲和能力有所上升,10 min后基本接近诱导前水平。结论:异丙酚对老年患者左心室功能及心肌β肾上腺素能受体有短时下调影响,术前了解患者病史及相关用药史至关重要。
- 向俊王志维
- 关键词:异丙酚老年患者左心室功能
-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治疗创面的作用机制及在糖尿病足溃疡中的应用前景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总结近年来β肾上腺素能受体(以下简称β受体)阻滞剂治疗创面,尤其是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在糖尿病足溃疡(diabetic foot ulcer,DFU)的应用前景。方法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β受体阻滞剂治疗创面和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的文献,总结分析β受体阻滞剂在创面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其用于治疗DFU的前景。结果β受体阻滞剂能促进创面愈合,其可能作用机制包括加速再上皮化、促进创面血管形成、改善神经病变、调节炎症反应和生长因子等。目前,临床研究结果显示,β受体阻滞剂可作为一种治疗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的辅助手段。结论β受体阻滞剂能够促进糖尿病慢性皮肤溃疡修复,但仍需大样本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以及长期随访进一步验证其疗效及安全性。
- 孙世怡马婧冉兴无
- 关键词: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