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2篇“ ^18F-FLT“的相关文章
^18FFLT PET/CT显像评估复发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价值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 探讨18F-脱氧胸腺嘧啶核苷(FLT) PET/CT显像中的肿瘤增殖体积(PV)在评估复发脑胶质瘤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行18F-FLT PET/CT与18F-氟脱氧葡萄糖(FDG) PET/CT检查、经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证实为复发的20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18F-FLT PET/CT图像上测量复发肿瘤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与正常脑组织的平均标准化摄取值的比值(T/NFLT)、最大直径和PV,在18F-FDG PET/CT图像上测量复发肿瘤的T/NFDG.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12月.采用Kaplan-Meier分析法进行生存分析,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比例风险回归(Cox)模型对PV、最大直径、T/NFDG、T/NLT及其他相关临床因素与预后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20例复发脑胶质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个月.PV、T/NFLT、最大直径、T/NFDG、年龄预测长生存期的最佳阈值分别为12.565 cm^3、7.752、2.800 cm、1.192、52岁,对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58、0.865、0.745、0.646、0.667.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灶不同PV(<12.565 cm3与≥12.565 cm^3)、T/NFLT(<7.752与≥7.752)、肿瘤最大直径(<2.800 cm与≥2.800 cm)、T/NFDG(<1.192与≥1.192)、首次病理结果(Ⅱ级与Ⅲ、Ⅳ级)间的生存曲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12.587、12.219、4.285、5.955、6.787,均P<0.05).Cox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0例复发脑胶质瘤患者的预后与PV、T/NFLT、T/NFDG、首次病理结果有关,危险比分别为0.113(95%CI:0.024~0.530)、0.105(95%CI:0.021~0.513)、0.314(95%CI:0.109~0.903)、0.262(95%CI:0.082~0.8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PV是复发脑胶质瘤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18F-FLT PET/CT显像中的肿瘤PV可以作为复发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评估指标.
刘道佳吴君心唐明灯林端瑜张杰平李生栩蔡志华吕清湖
关键词:胸苷
转染B7-H3基因对前列腺癌细胞摄取^18FFDG和^18FFLT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研究转染B7同系物3(B7-H3)基因对前列腺癌细胞摄取^18FFDG和^18F-FLT的影响,并探讨抗B7-H3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对前列腺癌细胞的作用。方法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鼠源性前列腺癌RM1细胞和转染B7-H3基因RM1的同种细胞(RM1-B7-H3)培养后0.5、1、2、3、4和5d的吸光度(A)值,并用流式细胞仪测定2种细胞的生长周期。在不同糖浓度(0、5.5和11.0mmol/L)、不同细胞数(每孔5×10^4~5×10^6)、不同摄取时间(20~120min)的条件下,测定2种细胞的^18FFDG摄取率;并在细胞数为1×10^6、反应时间为100min的条件下行^18F-FLT细胞摄取实验。最后测定给予抗B7-H3单抗4H7后RM1-B7-H3细胞的^18FFDG细胞摄取率。数据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两样本t检验。结果RM1-B7-H3细胞培养1、2和3d时的A值分别为1.59±0.23、2.26±0.15和2.01±0.60,较RM1细胞(1.22±0.14、1.10±0.09和1.04±0.15)高(t=3.923、19.228和4.467,均P〈0.01);其他时间点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4、0.858、2.000,均P〉0.05)。RM1-B7-H3细胞的G1、S、G2/M期比例分别为(32.96±2.56)%、(39.11±2.57)%和(27.94±0.21)%,S期比例较RM1细胞(32.76±1.90)%高(t=3.442,P〈0.05)。2种细胞^18FFDG摄取率均随培养基糖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细胞数和摄取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在1.0×10^6细胞、摄取100min时,RM1-B7-H3和RM1细胞的^18FFDG摄取率分别为(55.07±3.99)%和(44.16±3.60)%,^18FFLT摄取率分别为(5.25±0.81)%和(3.33±0.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977和4.567,均P〈0.01)。给予4H7单抗后RM1-B7。H3细胞的^18FFDG细胞摄取率为(45.36±2.92)%,较未加单抗组^18FFDG细胞摄取率低(F=10.001,P〈0.01)。结论转染B7-H3基因能增强前列腺癌细胞�
毛夕保章斌黄景峰王振欣张光波
关键词:转染胸苷
^18F-FLT评价食管癌照射后早期生物学响应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18FFLT在评价食管癌细胞及其动物模型经X线照射后早期生物学响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体外以5、10和15Gyx线分别照射人食管癌细胞Eca-109,照射前及照射后2、4和8h检测细胞对^18FFLT摄取率的变化、细胞相对存活率和ATP的表达情况。将24只荷食管癌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对照(未照射)组;10Gy照射后1、7及15d各1组,分别行^18FFLT PET显像并测量肿瘤对^18FFLT的摄取值(T/NT)的变化。显像后处死各组荷瘤裸鼠,取肿瘤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照射前、后瘤组织内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及Ki67抗原的表达。组间差异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间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照射前细胞对^18F-FLT摄取率为(4.00±0.42)%;经5、10、15Gy照射后2h分别下降至(3.65±0.41)%、(3.17±0.45)%和(2.53±0.28)%;照射后4h分别下降至(2.84±0.35)%、(2.58±0.39)%和(1.80±0.22)%;照射后8h分别下降至(2.71±0.23)%、(1.89±0.31)%和(1.44±0.20)%。与对照组比较,5、10、15q照射后2、4、8h,细胞相对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02,P〉0.05);ATP浓度下降明显,呈剂量依赖性。细胞受照后的^18FFLT摄取率与ATP浓度呈正相关(r=0.89,P〈0.01)。^18FFLTPET显像示裸鼠肿瘤呈高摄取,照射前T/NT为2.24±0.06,照射后1、7和15d分别下降至1.99±0.09、1.85±0.04和1.15±0.10。瘤组织对^18F-FLT的摄取值与PCNA、Ki67表达均呈正相关(r=0.83和0.88,均P〈0.01)。结论^18FFLT在食管癌细胞及肿瘤内摄取的变化能较好地评价其照射后早期生物学响应,^18FFLTPET有望用于监测食管癌照射后早期疗效。
江茂情彭添兴林勤孙龙陈新佳范文博罗作明颜和平赵龙黄求理吴华
关键词:食管肿瘤放射疗法胸苷
^18 F-FLT细胞摄取率评价结直肠癌HCT116细胞早期放射反应
2013年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6 MV X射线照射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后,体外细胞摄取18F-FLT的变化,分析18F-FLT用于早期预测肿瘤放射反应性的可行性。方法 测定1.0×105~1.5×106个细胞、培养36、60、84 h条件下,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的18F-FLT摄取率。测定细胞经0、2、4、6、8 Gy 6 MV X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点(24、48、72 h)18F-FLT的细胞摄取率及细胞摄取抑制率;同时测定不同剂量照射后的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情况。结果 HCT116细胞对18F-FLT摄取率达(18.97±1.16)%。18F-FLT细胞摄取抑制率在照射2、4、6、8 Gy后24 h分别为(32.10±0.02)%、(54.46±0.04)%、(62.74±0.04)%和(65.81±4.81)%;18F-FLT细胞摄取抑制率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18F-FLT细胞摄取率与细胞周期S期比例呈正相关。结论 18F-FLT细胞摄取率可以早期反映人结直肠癌HCT116细胞株对放射的反应性。
朱雅群磬若森章斌邓胜明吴永友田野
关键词:^18F-FLT结直肠癌放疗
^18F-FDG、^18F-FLT细胞结合评价肺腺癌5-Fu化疗早期反应的细胞学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通过测定^18F-氟代葡萄糖(FDG)和^18F-氟代胸苷(FLT)细胞结合率的变化来评估不同浓度氟尿嘧啶(5-Fu)对肺腺癌A-549细胞化疗早期反应的疗效并对两种显像剂进行初步比较。方法不同浓度(0.125、0.25、0.5、1.0 mg/mL)5-Fu 1.0 mL分别与肺腺癌A-549细胞共同孵育24 h、48 h,测定细胞对^18F-FDG和^18F-FLT的细胞结合变化并与MTT法测定的存活细胞数目和细胞抑制率比较。结果(1)5-Fu作用24 h和48 h后,^18F-FDG和^18F-FLT细胞结合率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两者与药物浓度均呈负相关(24 h:^18F-FLT r=-0.950,P<0.01,^18F-FDG r=-0.844,P<0.01;48 h:^18F-FLT r=-0.939,P<0.01,^18F-FDG r=-0.786,P<0.01);48 h与24 h相比,两种显像剂细胞摄取率均降低;(2)24 h和48 h MTT细胞抑制率与^18F-FDG和^18F-FLT细胞结合抑制率均呈正相关(24 h:^18F-FLT r=0.897,P<0.01,^18F-FDG r=0.978,P<0.05;48 h:^18F-FLT r=0.876,P<0.01,^18F-FDG r=0.910,P<0.01);(3)^18F-FDG细胞结合抑制率与^18F-FLT细胞结合抑制率呈正相关(24h:r=0.657,P<0.01;48 h:r=0.432,P<0.05)。结论(1)^18F-FDG和^18F-FLT摄取变化可以早期评价5-Fu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化疗疗效;随着5-Fu化疗时间的延长,肺腺癌A-549细胞摄取率下降更明显;(2)^18F-FDG和^18F-FLT相比,^18F-FDG细胞结合抑制率与^18F-FLT细胞结合抑制率呈正相关,且24 h较48 h相关性高;^18F-FLT早期摄取率与药物浓度的关系更密切,下降趋势更加明显,与MTT的关系更显著。因此,^18F-FLT联合^18F-FDG用于评价化疗疗效和指导用药将成为一种新的思路。
陈青邓胜明张玮吴翼伟章斌张爱英黄景峰
关键词:^18F-FDG^18F-FLT肺腺癌细胞
^18F-FLT联合18FFDG PET/CT显像对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评价^18FFLT联合^18FFDG PET/CT显像对肺部恶性肿瘤患者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1年10月全国11个PET/CT中心^18F-FTJT与^18FFDG PET/CT显像的患者资料,选择行肺部恶性肿瘤切除和纵隔淋巴结清扫、获得病理检查结果的患者共41例,其中男28例,女13例,年龄(56.1±12.2)岁。对^18FFLT^18F-FDGPET/CT淋巴结的显像结果分别进行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采用,检验比较各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1)41例患者手术共检出533枚淋巴结,经病理检查证实恶性192枚,良性341枚(炎性增生淋巴结或正常淋巴结);(2)以^18F-FDGSUV≥2.5和^18FFLTSUV≥2.0为诊断恶性淋巴结的阈值^18FFDG和^18FFIJTPET/CT对纵隔淋巴结良恶性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67%(176/192)、80.94%(276/341)、84.80%(452/533)、73.03%(176/241)、94.52%(276/292)和81.25%(156/192)、92.96%(317/341)、88.74%(473/533)、86.67%(156/180)、89.80%(317/353),两者灵敏度、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897、21.722和11.495,均P〈0.05),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3.604和3.712,均P〉0.05);^18FFDG联合^18FFLT诊断纵隔淋巴结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则分别提高至93.75%(180/192)、94.43%(322/341)、94.18%(502/533)、90.45%(180/199)、96.41%(322/334)。结论^18F-FDG诊断纵隔淋巴结良恶性的灵敏度高于^18FFLT,但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明显低于FLT,两者联合诊断可明显提高诊断准确性。
张国建王雪梅田嘉禾杨小丰于丽娟杨国仁冯惠茹陈文新陈萍马黎明辛军樊卫王相成何玉林
关键词:纵隔淋巴结胸苷脱氧葡萄糖
^18FFLT用于白血病荷瘤裸鼠模型的研究
2013年
^18FFDG PET/CT娃像根据病灶糖代谢高低判断其性质,目前已成为恶性血液病和各种实体肿瘤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价的重要手段[1]。^18FFLT PET/CT显像根据病灶的核酸代谢能力判断其性质,是^18FFDG显像的重要补充,许多^18FFDG显像阴性的病灶可表现为^18FFLT浓聚。周外研究表明,^18FFIJT显像可用于急性向血病患者骨髓及髓外器官浸润诊断和早期(治疗2d后)疗效观察。本研究探讨了^18FFLT碌像用于慢性髓性白血病模型诊断及早期化疗效果评价的可行性。
路丽彦高云朝殷明姜磊顾青陆汉魁
关键词:白血病模型荷瘤裸鼠模型FLTCT显像化疗效果评价
^18F-FDG和^18FFLT PET—CT在肿瘤非手术治疗早期疗效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2年
早期监测肿瘤在不同治疗方法中的疗效已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PET可从分子水平上观察细胞生物学行为,尤其是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分期及疗效评价具有较高的特异度。^18F-FDG为葡萄糖类代谢显像剂,作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显像剂,因其本身固有的一些特点表现为对肿瘤的非特异性显像。3’-脱氧.3'-^18F-氟胸腺嘧啶(^18F-FLT)为核苷酸类代谢显像剂,在细胞增殖显像方面的应用较为广泛。两者在肿瘤监测、分期及疗效评价方面各具特点。该文就PET-CT在肿瘤疗效评价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同时探讨两者在监测非手术治疗疗效时何者更具有优势。
江茂情吴华
关键词:肿瘤氟脱氧葡萄糖F18疗效
^18F-FLTPET/CT与^18FFDGPET/CT在鼻咽癌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通过与^18F-FDGPET/CT显像对比,探讨^18F-FLTPET/CT检测鼻咽癌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可行性。方法12例初治且经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年龄22-62岁)自愿进入该前瞻.陛临床研究。每位患者先行^18F-FDGPET/CT检查,次日行^18F-FLTPET/CT检查。至少有2位核医学科和放射科医师阅片,比较^F-8FDGPET/CT和^18F-FLTPET/CT图像,采用ROI技术计算鼻咽肿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正常组织对^18F-FDG、^18F-FLT的SUVmax、SUVmean。和MTV。采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组问摄取和MTV差异。结果12例鼻咽癌患者病灶均明显摄取^18F-FLToTMF-FuPET/CT和^18F-FDGPET/CT均可准确诊断该组病例,二者对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的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别。鼻咽癌病灶的^18F-FDG和^18F-FLT SUVmax分别为10.7±5.8和6.0±2.4,SUVmean。分别为5.8±3.0和3.6±1.5;SUVmax和SUVmean。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89和-2.353,P均〈0.05),而MTV在^18F-FDG和^18F-FLTPET/CT2种显像方法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9±9.2和18.1±11.1;Z=-0.786,P〉0.05)。6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灶患者的SUVmax、SUVmean和MTV在2种显像方法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5±6.2比6.4±2.5、5.3±4.2比3.8±1.4、6.5±4.8比6.0±4.4;Z=-0.734、-0.734和-0.674,P均〉0.05)。^18F-FLT在颞叶摄取(SUVmax0.7±0.3)明显低于^18F-FDG(SUVmax8.3±2.7;Z=-3.062,P〈0.01),其对于原发灶颅内浸润显示较^18F-FDG更清晰。结论”F-FLT PET/CT在鼻咽癌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的诊断效能与^18F-FDGPET/CT相当,对于显示原发灶的颅底附近侵犯更有利,其临床应用值得进-步研究。
林勤周原彭添兴范文博埝絮冬李夷民赵龙罗作明孙龙吴华
关键词:发射型计算机胸苷脱氧葡萄糖
^18FFLT^18F-FDG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分期的比较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比较3’-脱氧-3'-^18FFLT^18FFDG PET/CT对NSCLC淋巴结分期的诊断价值,探讨肿瘤FLTFDG摄取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NSCLC患者31例,男22例,女9例,年龄38~84岁。术前2周内行^18FFLT^18FFDGPET/CT检查,术后行病理和转移淋巴结的免疫组织化学CyclinD1检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18FFDG和^18FFDGPET/CT显像对NSCLC的诊断价值。应用SPSS12.0软件,计数资料行,检验,组间SUVmax差异行方差分析,SUVmax与Cyclin D1的表达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FLTFDGPET/CT对NSCLC原发灶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4.2%(23/31)和93.5%(29/3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9,P=0.038)。FLTPET/CT对NSCLC区域淋巴结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5%(39/60)、98%(291/296)、93%(330/356)和85%(39/46),FDGPET/CT则分别为85%(51/60)、84%(249/296)、84%(300/356)和52%(51/98),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值分别为6.40、32.89、12.40、14.32和2.98,P均〈0.05)。对于N分期,FLT PET/CT能使77.4%(24/31)的NSCLC患者分期正确,6.5%(2/31)的患者分期过高(假阳性),16.1%(5/31)的患者分期过低(假阴性);而FDGPET/CT相应数据则分别为77.4%(24/31)、16.1%(5/31)和6.5%(2/31)。原发灶“FFLT SUVmax与肿瘤组织Cyclin D1表达呈正相关(r=0.644,P〈0.01),FDG SUVmax则无相关性(r=0.293,P〉0.05)。临床分期越晚,FLT SUVmax越高(F=12.2,P〈0.05),但FDG SUVmax则无此趋势(F=3.1,P〉0.05);二者在不同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0.6、0.8和1.1,P均〉0.05)。结论与FDGPET/CT相比,FLTPET/CT对NSCLC淋巴结分期过低的患者多,而分期�
杨文锋谭国柱付政于金明张永明孙晓蓉穆殿斌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体层摄影术胸苷

相关作者

陈萍
作品数:121被引量:383H指数:11
供职机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PET/CT 18F-FDG ^18F-FDG 发射型计算机 医学图像
田嘉禾
作品数:539被引量:2,048H指数:2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PET 发射型计算机 PET/CT PET显像 FDG
柳曦
作品数:71被引量:37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研究主题:肺肿瘤 电视胸腔镜 肺癌 外科治疗 机械吻合术后
杨小丰
作品数:53被引量:171H指数:8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PET/CT显像 PET/CT ^18F-FLT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脱氧葡萄糖
马黎明
作品数:118被引量:150H指数:8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
研究主题:18F-FDG PET/CT GRAVES病 CT ^18F-FDG